遗产漫步丨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2018-09-28 14:24:21    作者:王界贤 曹新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前言:

  世界遗产是针对不可移动的有形遗产的一项全球性的保护计划。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十七届大会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标志着人类开始以崭新的角度审视人类自身和历史以及自然的关系。《世界遗产公约》建立了世界遗产这个保护体系。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世界遗产中心(The World Heritage Centre,WHC)作为公约的秘书处。

  世界遗产分为两大类: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和自然遗产(Natural Heritage)。世界遗产共有十条标准,前六条为文化遗产的标准,后四条为自然遗产的标准。如果同时符合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标准,则为混合遗产(Mixe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到2018年,世界遗产名录已登录了1092处遗产,其中845处文化遗产,209处自然遗产,38处混合遗产,这些遗产分布在167个国家。这些遗产中包含37处共有遗产(跨国界),54处濒危遗产。 到2017年1月,已有193个国家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目前拥有遗产最多的是意大利,登录54处世界遗产,中国居第二位,登录53处,其中36处文化遗产,13处自然遗产,4处混合遗产。

  我们将陆续介绍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以促进大家对于世界遗产的了解。

  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 State)的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处于奥兰加巴德县(Aurangabad)附近的瓦戈尔(Waghora River)河畔,镶嵌在温德亚山(Vindhya Hills)76米高的半月形陡崖上,沿河岸崖壁东西绵延550多米,共30个窟穴[1]。阿旃陀以其岩刻石窟闻名于世,窟内壁画更是世界之宝。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1. 阿旃陀石窟
来源:http://whc.unesco.org/en/list/242/gallery/

  1、入选世界遗产

  1983年,阿旃陀石窟因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i)(ii)(iii)(vi)[2],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与泰姬陵一起成为印度首批入选名录的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印度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还有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及象岛石窟(Elephanta Caves),但阿旃陀是规模最大,也是最负盛名的一座。

  阿旃陀石窟集古代建筑、雕刻、绘画之大成,融佛教信仰、文化变迁、社会生活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标准(i):阿旃陀石窟是独特的艺术成就。

  标准(ii) :阿旃陀风格在印度和其他地方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标准(iii):由于阿旃陀两个阶段的石窟群分别对应印度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这个岩刻石窟为印度艺术的演变提供了有力见证。同时也见证了印度古普塔时期及其继任王朝时,佛教界、知识分子和宗教门徒以及学校的决定性作用。

  标准(vi):阿旃陀石窟是佛教历史变迁的缩影。

  2、石窟简介

  阿旃陀石窟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直到7世纪才结束开凿活动。曾经每个石窟都有阶梯与山谷中小河相连,目前只有崖壁上一条宽阔的通道将各个石窟连在一起。石窟分为支提窟(Chaitya,又叫塔庙窟)和毗诃罗(Vihara,又叫精舍)两类,即佛殿和僧房。支提窟进深较大,石窟后部设有窣堵坡(stūpa,意为佛塔)。

  就时间而言,这些石窟可分为两个阶段[3]。第一阶段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包括8、9、10、12、13、15A,体现孔雀王朝和巽加王朝时期的小乘佛教特色。第二阶段是公元5-6世纪。阿旃陀石窟的笈多风格和大乘化特色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结果。

  前期的石窟雕刻简单,有明显的仿竹木构造痕迹,装饰简朴。第二阶段的石窟不仅在形制规模上与前期大为不同,题材技艺也更加丰富完善。

  现存的30个石窟,除5个(第9、10、19、26、29号)支提窟外,余皆为毗诃罗1]。其中4号窟由28根支柱支撑,是阿旃陀最大的圣地。6号窟是阿旃陀唯一的两层楼祭祀场所[4]。10号窟是最古老的一座,与第9窟都是早期支提窟[5]。而16号窟则是玄奘在西渡印度求法时,曾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一座穴窟[6]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2.  16窟:高僧玄奘于公元638年到此,并在《大唐西域记》第十一卷中对此处作了生动的描述
来源:见文献9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3.  后期支提窟(26窟)前增添了佛像的窣堵坡
来源:见文献9

  3、石刻与壁画艺术

  阿旃陀石窟中最精彩的部分主要开凿于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初。雕刻艺术也主要体现在这一阶段,反映大乘佛教思想。较早的如16窟中的说法佛(图4)、19窟中的列柱、窟门上的龙王携妻图,技艺精熟,为石窟造像之佼佼者[7] 。后期雕像规模扩大,有很多较为复杂的叙事场景,人物刻画更加细腻精巧,如1窟中的释迦牟尼像和26窟中雕刻精美、布满四壁的佛传、佛本生故事浮雕等。

  在26窟的侧廊中,佛陀降魔的浮雕居于显要位置(图5)。图中的佛陀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佛座下方是著名的场景“魔王女儿的诱惑”[8],正中间的魔女呈现典型的“三屈式”舞姿,十分妖娆。此外,还有一幅7米多长的“佛涅槃”石刻,雕刻在侧廊左侧石壁上,是印度现存佛教石窟寺中涅槃像的最大者(图6)。佛陀身披薄纱,向右侧偃卧,右手托耳,侧面静卧在石床上,宁静出世,散发的祥和与慈悲点亮幽暗的窟穴。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4.  16窟“说法佛”像
来源:见文献10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5.  26窟回廊石壁“佛陀降魔”
来源:见文献5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6. 26窟回廊石壁7米多长的“佛涅槃”
来源:见文献6

  相比于石刻,阿旃陀石窟更为著名的是它那享誉世界的壁画艺术。阿旃陀石窟使用了蛋彩画技巧,这种画法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天竺遗法”。

  现存洞窟中保留壁画的有13个,多数已被损毁,只有1、2、16、17窟的壁画保存较好[9]。这些壁画主要是两个时期的作品:第一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以小乘佛教为主题,色彩较沉;第二时期出现在公元5世纪,在笈多王朝的旺盛期绘制而成。

  阿旃陀壁画大多还是宗教性的,关于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的母题大量出现。此外,彼时王朝的兴盛也使不同人物在绘画主题中纷纷登场,如帝王欢宴、士兵僧侣、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等[10],与佛陀形象构成现实与虚幻交织混合。

  最著名的壁画是1号窟两幅巨大的菩萨画像:《持莲花菩萨》和《持金刚菩萨》(组图7)。这组图绘在主室后壁的中央佛龛两侧,约作于公元580年前后。窟内四周的墙壁上还绘有许多佛教故事及佛陀宫廷生活的本生故事图。(图8、9)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7-1.1号窟持莲花菩萨
来源:见文献9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7-2.1号窟持金刚菩萨
来源:见文献9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8.  1号窟国王摩诃旃纳卡局部
来源:见文献9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9. 1号窟国王摩诃旃纳卡本生故事,再现了1500多年前的印度宫廷生活
来源:见文献9

  第16、17窟的壁画是笈多王朝这一艺术巅峰时期的佳作,尤其是17窟,既有千佛图,又有生活场景,窟顶绘满壁画,绚丽多彩。窟内飞天形象尤其飘逸俊美,如《乾闼婆与天女礼佛》图,图中乐师乾闼婆与天女阿布萨罗结伴虚空飞翔于花团锦簇间,衣带飘逸,珠宝饰物随风摇曳,飞翔流动的动态跃然于画壁。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10. 17窟前廊绚烂多彩的窟顶
来源:见文献5

山崖上的诸神世界——阿旃陀石窟

图11.  17窟的牛王玛希哈
来源:见文献8

  4、历史变迁

  阿旃陀石窟的开凿断断续续持续了800多年,公元7世纪后,佛教逐渐没落,这些石窟也被废弃,慢慢湮没在荒草密林之间。

  直到1819年英国军官John Smith于打猎途中偶然发现阿旃陀石窟[11],这座千年古穴才再一次向世人展现它绝妙的艺术。1822年,历史学家William Erskine 关于阿旃陀石窟的论文由孟买文学社发表。1848年,皇家亚洲协会(Royal Asiatic Society)成立了“孟买石窟寺委员会(Bombay Cave Temple Commission)”,以清理并记录孟买最重要的岩刻遗址;1861年,这里成为印度考古调查局(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简称ASI)的研究中心[12]。到20世纪初,阿旃陀已成为闻名全球的文化圣地。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保护管理

  阿旃陀石窟由印度考古调查局按照1958年《古遗迹和考古遗址保护法》和1959年《古遗迹和考古遗址保护条例》的规定负责维护和管理。印度考古调查局有权处理阿旃陀石窟的一切事务,但没有足够资源解决大规模的灾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与州政府合作采取协作战略[13]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对阿旃陀石窟的监测报告[14],可知石窟面临如下问题:

  (1)、雨水渗入洞穴;
  (2)、石雕表面有轻微裂缝;
  (3)、壁画油漆层剥落;
  (4)、洞穴内蝙蝠和昆虫的侵扰。

  此外,石窟还面临着人为破坏。小部分人在参观时会试图在窟内刻画自己的名字。在客流量方面,法律规定每个石窟单次的允许访客量为40,但实际上却没有客流量控制,每次约有100人同时参观,而这则会引起石窟内湿度增加,进而导致真菌生长,最终吸引越来越多的昆虫和蝙蝠[15],对石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带来威胁。

  教科文组织专家建议保护管理的方法如下:

  (1)、修订现有维持和清洁壁画油漆的办法;
  (2)、在小范围壁画表面试验新的替代方法;
  (3)、持续监测阿旃陀石窟的小气候;
  (4)、加强文件和档案材料,以评估壁画材料的变化条件;
  (5)、遵循历史环境的最小干预概念,进一步保护阿旃陀石窟的独特自然环境,优先考虑影响最小的保护解决方案;
  (6)、加强ASI分支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加强遗址地的长期保存和保护。

  最近,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旅游部与马哈拉施特拉邦旅游发展公司(Maharashtra Touris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简称MTDC)合作,在奥兰加巴德组织了国际佛教会议,让人们了解该州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各种遗迹。此次会议对于促使阿旃陀成为国际佛教旅游胜地中的热点、促进阿旃陀佛教文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MTDC现在致力于加强与世界各地佛教国家的联系,为该州的佛教宣传创造新途径。

  此外,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政府机构还计划与KJ Somaiya佛教研究中心(KJ Somaiya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合作,以引入新的旅游宣传形式,促进该州的佛教宣传。旅游部还与公路部合作,拟在奥兰加巴德修建公路,以使游客轻松到达石窟[16]

  神圣的阿旃陀石窟在诸神的注视下走过千年风雨,它精美的艺术佳作和丰厚的历史底蕴为人们研究古印度宗教 、政治 、文化 、民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阿旃陀石窟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正如其他石窟一样,仍待研究解决。


 参考资料:

1 ICOMOS,Advisory Body Evaluation (ICOMOS),[EB/OL], https://whc.unesco.org/en/list/242/documents/
2 同1
3 同1
4 席梅尔, 邵思婵, 邵思侠,等. 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概览[M].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5 王云. 丝路佛教石窟系列(二)——印度后期佛教石窟[J]. 中国美术, 2017(5):128-139.
6 宋芸. 印度遗产保护历史理论与实践初探[D]. 南京工业大学, 2016.
7 秦津. 阿旃陀石窟[J]. 神州学人, 1998(5):39-41.
8  Benoy, Behl, 陈晓曦,等. 随阿旃陀而来的智慧之美——印度稀世壁画[J]. 文明, 2008(11):121-133.
9 冯新路. 诸神的世界 探访印度阿旃陀、埃洛拉石窟[J]. 中国航空旅游, 2014(11):52-58.
10 朱浒. 阿旃陀石窟佛教故事雕刻研究[J]. 中国美术研究, 2017(4).
11 同4
1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janta_Caves
13 World Heritage,Periodic Reporting Cycle 1, Section II (Summary), [EB/OL], https://whc.unesco.org/archive/2002/whc-02-conf201-11reve.pdf
14 unesco,State of conservation reports2002, [EB/OL], https://whc.unesco.org/en/list/242/documents/
15 同13
16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ravel/destinations/ajanta-and-ellora-caves-might-soon-to-become-a-hotspot-for-buddhist-tourism/as65797204.cms

 

遗产漫步系列文章:

———————————

遗产漫步丨地之眼——多彩的黄石国家公园

遗产漫步|自然之神殿——悠仙美地

遗产漫步丨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

遗产漫步丨海边的悬崖村庄和梯田:韦内雷港、五村镇以及沿海群岛

遗产漫步:巨瀑之云——伊瓜苏(阿根廷和巴西)国家公园

遗产漫步|欧洲第一文化线路—桑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路

遗产漫步|濒危的雨林:萨隆加国家公园

遗产漫步|乡村巴洛克:霍拉索维采历史村落

遗产漫步|神奇的圣地:乌卢鲁-卡塔曲塔国家公园

遗产漫步 日本白川乡合掌造及其村落保护

遗产漫步|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室:加拉帕戈斯群岛

遗产漫步|云南哈尼梯田

遗产漫步|喀斯特地貌术语的起源地——斯科契扬溶洞

遗产漫步|苏达班国家公园和老虎保护

遗产漫步|美国猛犸洞国家公园

遗产漫步|美国卡尔斯巴德洞穴国家公园

遗产漫步|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的大猩猩宝宝命名仪式和保护

遗产漫步|日本纪伊山地的圣地与参拜道

遗产漫步|布里特威斯湖国家公园

 

编辑:李玉兰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