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城市,杭州发展的必然逻辑-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生态型城市,杭州发展的必然逻辑
[日期:2011-01-19]  来源:杭州网  作者:王夏斐 孙钥 徐墉   发表评论(0)打印



  专家解读

  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杭州名至实归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增节

  杭州近日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建设具有杭州特色的生态型城市”,我认为这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提出建设生态型城市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与杭州自身实际相适应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杭州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必然逻辑。作为山水之城,三面环山,五水共导,杭州城市形态的重要特征就是城市与山水的和谐共生,这体现着东方美学的经典特征。事实上,它也正因此而闻名于海内外。杭州历来十分重视保护山水环境与自然生态。如今,随着经济持续快速推进,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对生态的态度受到了严峻考验,杭州的空气质量、绿色环境日益受到关注。保持生态优势,开发生态潜能,成为这座城市发展命题的应有之理,必备之理。

  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杭州名至实归。要知道,有杭州如此自然禀赋的城市在中国少有,况且数千年的文明史培育了她的诗意态度,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她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当下,杭州正在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其中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环境生态品质。可以说,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历史赋予杭州的一项神圣使命。

  建设生态型城市,需要全社会各领域的共同参与。我认为,杭州在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中,首先要从产业出发,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积极改进和调整与生态型城市建设不适宜的产业、企业与产品,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经济业态。应该把产业基础好、企业实力强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坚决淘汰高能耗行业的落后产能,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加快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

  此外,杭州要不断寻找适合在本地生根发芽,遍地开花的“生态种子”。举例说,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一颗适合在杭州成长的“生态种子”。文化创意产业与杭州城市特质具有天然的融合性,符合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方向,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产业转型与生态保护间的良性互动格局。这些“生态种子”,是杭州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独特优势,是建设具有杭州特色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抓手、载体与现实路径。

  (记者徐墉整理)

  创新载体使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教授安蓉泉

  《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时代的产物,我认为这是应时而生的,体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时关注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战略决策。过去,我们常常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生态环境消费也被提高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在生态建设中创造了不少经验,提高城市竞争力,其落脚点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若干意见》,从总体上来说比较富有综合性,系统阐述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推动步骤,包括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强化科技支撑、建设低碳城市、创新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这充分说明,建设生态型城市这项利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工作,不是单打一的,而是软硬结合的,结合了常规任务与长远目标、普遍认知与科技支撑,思路理念与体制布置等,立足点很高。

  我特别注意到,《若干意见》还明确了许多具体指标,有助于把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如生态环境指标,明确提出了“市区河道水质摘掉劣五类帽子,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空气质量在保持总体良好基础上污染指数逐步降低,森林覆盖率达到6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6平方米,国家级生态乡镇比例达到80%”等等。事实上西溪湿地的水质,从开园时的五类到了现在的三类,证明只要努力目标就能达到。《若干意见》反映了市委、市政府自加压力,在建设生态型城市中的扎实的态度。

  杭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努力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使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若干意见》提出培育生态文化的概念非常重要,这里不再提原来的生态教育,就是要通过长期教化,在人民群众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意识。这是一个大课题,要综合性地进行考虑。比如除了媒体宣传以外,还可以利用图书杂志、舞台艺术、公示公告等教育载体,创新世界环境日等活动载体,并把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与学校专题性教育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更多的生态文化需求。(记者王夏斐整理)

  各界说法

  生态型城市建设,关键要落在实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平

  很多城市都在讲生态。杭州在生态型城市建设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前列。明确提出并出台《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我研究的对象是海洋,平时也关注水资源。水是杭州城市名片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江、河、湖、海、溪五水共导,因此,加强水污染整治和水生态系统综合保护更显重要。

  建设生态型城市,关键是要落在实处。《若干意见》的内容很全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从区域发展、产业升级、清洁能源等很多方面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特别是把创新生态机制体制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非常难得。只有体制机制的创新,才能推动整个生态建设。

  比如,加强大江大河和水源保护主体功能区的生态修复,加强钱塘江流域和东苕溪流域的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严格执行《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加快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备用水源地建设。

  加快推进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化工、印染、造纸等高耗水行业的水污染控制,强化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流域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数字平台,提高流域水环境管理水平。

  保护主要江河湖等水资源,深入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市区河道综合保护工程,加大疏浚、截污、引水、生物治理力度,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和沿河景观建设工程,积极整治市区和平原河网水系,构建市域湿地生态网络体系,全面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目标。(记者孙钥整理)

 

编辑:anna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