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平遥-世界遗产-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平遥
[日期:2010-03-29]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郑孝燮   发表评论(1)打印



古城平遥

(该内容来源于《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郑孝燮著),由中国风景园林网整理发布)

  平遥古城,1986年12月8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举行会议,正式确定中国山西省平遥古城和云南省丽江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县级城市,古城墙、古街巷、古建筑、古雕塑等历史文化遗产基本完整地保存至今。保护、保留、整治的工作做得很好。这座古城北距太原市(山西省会)约90公里,位于同蒲铁路上(晋北的大同至晋南的永济)。古城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文态环境风貌,属于黄土高原东部地区、黄河中游系统,显示出浓郁的晋中特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平遥一直是个以农为本的县城。明朝晋商崛起,发展至清朝,达于高潮。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朝道光三年(l823年),平遥首创了一家"票号",成为中国汇兑全融业的摇篮,进而扩大影响,发展成为"汇通天下",资金雄厚,善于经营,信誉卓著的"拉不完、填不满"的全国金融经济的骄子。直到清朝灭亡,这一好景才开始走向衰落,票号逐渐为现代金融体系所取代。

  无论北方南方,凡是本着汉族传统文化建立的县城都有一整套程式化的布局风格和典型化的建筑特色。平遥古城风貌就是这样。当我们望见城墙,经过城门进入城内,就可以看到:(一)中轴对称、方正端庄、左文右武、主次高低、节奏鲜明的古城格局。(二)府署寺庙庄严,商店临街热闹,民居入巷安静,突出雕梁画栋于青灰基调之中的古城建筑特色。(三)古刹殿堂保存下来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非常高的彩塑珍品。

  山西省是"中国古建筑宝库"。平遥是中国的文物大县,目前拥有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的7处,县级的90处,另外尚有未公布的文物211处。还需着重指出的是,平遥县为了加强保护这座属于中国的,也属于世界的古城,在山西省和晋中地区的支持下,采取了"保护古城,另建新区"的原则,已在南郊择地规划,统筹安排,进行着新区的建设。这样,古城与新区得以分而治之,各得其所,使历史与现代有机联系,保护与发展同时并重。

  保存完好,气势恢宏的明清古城墙城墙作为古代城防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和古城风貌的特征之一。平遥县城完好地保存着明朝初期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的砖砌城墙。遍布中国大地的县级城市,在封建社会时期,没有不筑城墙的(包括护城河)。明朝出于全面加强军事防卫,巩固统治的目的,对全国大中小各级城市的城墙普遍进行了加固或扩建。县城属于小城,也都一律加筑或扩建为砖城或石城。全国城市的防卫功能如此普遍提高,气势如此雄壮是历代王朝所不及的。平遥城墙在明初扩建以后,又经过十多次的维修,包括加高加厚,更新或增筑瓮城、城楼、敌台、吊桥等。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皇帝西巡,经过平遥之前改建了四面的城楼。但是在此后的140多年间却一直失于修护,以至"墙垣坍塌,堞楼倾毁,河桥填塞"。鸦片战争后从道光末年起,才又出现五次大规模的维修添建,如修补城门、水闸、石桥,增建炮楼,疏通城河等等。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全国古城的城墙有百分之九十九被拆。"刀下留城",平遥古城墙总算幸存下来。今天更感到那是多么珍贵!

  县城在中国古代的城市体系中是直接沟通乡村的县一级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有的还属于军事重镇。按照我国古代等级严明的城制,"三里之城"是一般县城的规格。平遥的城墙三边各3里,一边约4里(城墙随中都河晤有弯曲,但直线距离仍为3里)基上合乎等级形制。城墙高l2米左右,底宽9~12米,顶宽3~6米,青砖墁地。外侧有高2米的垛口,内侧有0.6米的女儿墙。外墙每隔40~100米筑有马面(为突出墙面的墩台),供了望及弓箭射击,马面上筑窝铺,供存放武器及士兵休息。城墙的四角,原有角楼,早已不存在。清朝后期在东南角城墙上增建了象征古城文运昌盛的魁星阁。此外城墙上的3000个垛口和马面上的72座窝铺,分别象征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托物寄意可见儒家思想在平遥的影响是相当深的。

  平遥这座方城,《县志》和当地父老形象地称之为"龟城",龟象征健康长寿,也寓意此城千秋永固。平遥四周城墙共开辟六座城门,南北各一,分别是龟的头尾,东西各二是龟的四足。东西城门中的三座瓮城门均朝南开,与龟头方向一致,表示自由自在。惟独东北门的瓮城门朝东开。这里有个故事,是说这只龟足被拴在城东北十里的麓台塔上,不然一旦灵龟跑掉,灾难就要来。当然这毫不科学,只是民间传说,但企望安定吉祥总是老百姓纯朴的心愿。

  关于早期平遥建城的历史,据史籍记载筑于两千七八百年前的西周(公元前827~前728年)。当时为防止北方的猃犹人(即战国后的匈奴)的南侵,周宣王命大将尹吉甫屯兵平遥修筑土城。遗址在今城西北l2公里处。平遥在汉代称京陵县,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先是称平陶县,这一年即改称平遥县,大概已接近今址,不过规模没有明清城大。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城,后来南下迁都洛阳。这一时期平城洛阳之间,包括平遥在内的不少县城在经济、文化、佛教上有较多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平遥古城留下了日本侵略军的罪证。1938年2月13日日本骑兵从祁县向平遥进犯,遭到我平遥驻军和人民的抗击,现在东南角城墙上还保存着当年日寇炮击的弹痕。在这可歌可泣的激战中,洒下了平遥军民的热血。城破之后敌人疯狂地屠杀了我军民千余人,仅后街有名有姓的老百姓就有90余人死于日寇的屠刀下。六座歇山重檐的城门楼,全被日寇拆毁,改筑了水泥钢筋堡垒,日寇还在城墙上挖通了许多射击孔,并拆改了西门的瓮城。古城遭到了日寇的严重破坏。

  1977年8月5日平遥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灾,降雨量达323毫米,形成特大洪水。这时古老的平遥城墙,挡住了滔滔洪水,使古城内四万多居民和工商企业安然无恙,文物建筑环境得到了保护。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1)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0-11-18 20:51:31
不好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