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在构建“和谐人居”中的作用初探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园林城市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城市园林在构建“和谐人居”中的作用初探
日期:2008-07-08     来源:资源网     作者:张玉静   我要评论()



  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园林,一个城市离不开园林。园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愈发重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居”,城市园林,就在和谐人居环境中起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园林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其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也常常会去思索如何提高设计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人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工作更加愉快,身心更加健康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对“和谐人居”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的眼界的开阔,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因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园林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其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亲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趣的良好氛围。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也常常会去思索如何提高设计水平,使自己的作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人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工作更加愉快,身心更加健康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她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如果我们现代的园林设计师能加以认真分析研究,并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肯定会对我们的设计有所帮助。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是最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人类与自然长期共存,其生命活动本能地与自然相互联通。科学证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就会自律性丧失,生物钟失调,新陈代谢不平衡。然而随着地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快速膨胀,人类许多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土地资源、风景资源为工业化的负作用所破坏和浪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些都促使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观念日益被社会广泛接受和宣传,在生态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建设大园林的观念也成为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和倡导的方向。我们不能仅仅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要从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比如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能否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等等,这都要进行理性的分析。仅仅从形式上拥有自然的景观是不够的。当前有一些城市出现城市广场热、欧陆风情热等,经过理性分析,它们能否合乎自然生态的要求,真正改善城市的环境,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师法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我们现在能在比过去优越得多的条件下去感知和认识自然,也能利用声、光、电等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展现自然之美;大干世界又是景象万千,日月光影,山形水貌,花草树木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千姿百态地存在着,可以让我们尽情展现。园林设计师应当广游天下美景,多接触真自然大山水,多搜集积累景观素材,进而更好地总结它们美的本质,才能把它们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放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到那时必定百花齐放,精品不断。

  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体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化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利用科技手段去夸大突出和概括自然美最有生命力的景观,比如说许多喷泉、叠泉水景的设计。你在自然界找不到它们,但却能体会到它们源于自然的神韵。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去扩展和延伸观赏者的感知能力,使人类更能感到自然的神秘与美丽。中国有数千年的造园历史。从空间布局到叠山理水都有许多杰出作品。因地制宜是景观创造要考虑基址现状,景点布置要服从整体需要,分主配关系。结合场地现状特点造景可能为广大设计师所重视,而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布置景点却常常被大家忽略。一些设计师往往忽略了因地制宜的设计要领,把有的小区绿地建得像城市广场;有的绿地号称“花园广场”,却全是硬质铺装;有的街道变成了造景手法的展览路,全然不考虑市民的活动需求、城市的生态需求以及周边的环境氛围。我想,设计者应该真正理解“因地制宜”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因地制宜的设计作品才是最亲切的,也更有生命力中国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在一些环境设计中,水体布局学习了传统园林中水面开合有序、大小曲折变化的特点。水中增加小岛,紧密结合植物微地形,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讲究动静变化,运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把自然界中水最有活力的形态凝固起来,展示在人们面前。比如一些喷泉、涌泉、溪流的设计应用,给园林增加了不少灵气。

  许多植物的品格象征:如牡丹的豪放富贵、莲花的吉祥如意、梅花的坚强高洁等等,还有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紫薇代表家庭和睦,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以,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多赋草木以情趣,才能使人们更乐于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热爱自然;也能让我们的作品更有人情味道。园林是人与自然的结晶。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时代的要求;能与自然更好地交流,是现代人的渴望。“一种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认为最美最美的景致。我想我们的园林作品应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韵,能与人们心中的美很好地交流,产生共鸣,陶冶情操。中华民族有落叶归根,尊重祖先的习惯,注重文化上的继承和文脉上的延续。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方法也更易取得成功。中国古典园林的博大精深也不是随便就能学习成功的,她是我们园林工作者学习的宝藏。当今社会,我们正面临着时代的变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应对挑战。我们应遵循“扎根过去,立足现在,取向未来”的原则,在现代高科技、新材料的支撑下,不断创新进取,做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

  城市园林的构建要在和谐的前提下包含人文特色

  为专项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建立在综合性总规的前提下,深入贯彻总规的专项要求。指导的理念就宇宙观而言是人与自然协调,就社会观而言是以人为本,城市绿地系统包涵园林,园林是综合的,绿地系统也应包涵人文的特色。“千城一面”之弊只有通过创造城市的特色以求缓解。城市的自然山水形胜与文脉的融会便构成城市特色之根基。要根据城市定位定性而制定相应的绿地指标。基本指标是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主要用于森林,亦可作城市绿地参考指标,但不能只言覆盖率而不讲绿地率。因为城市规划实质上是土地利用规划,惟据绿地率才能落实绿线和绿地面积。要从现状绿地、空地、拆迁等调查中落实绿地,古树生动地说明了历史文化,要切实保护古树名木。我国有3000余年的银杏及周柏、唐槐、宋樟,这种资源是拿钱也造不出来的。绿地布局的原则是均衡、合理。城市中历史传留下来宜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园林的大型绿地不要划为一般城市用地,否则会破坏优美的自然风景资源。在道路规划方面,要为独立的大型公共绿地创造条件而不要横穿竖剖地把整块用地分割成碎块。如作为一般商业、居住用地,也会埋没了这种自然资源。均衡的难点在于市中心,但市中心缺乏绿地的现状不是注定不变的,可以通过拆屋建绿来改善市中心的生态环境。生态学家认为从城市中心为大气环流带,城市中心最宜规划作水面和绿地。

  强调生态必同时强调生物多样性,园林和城市建设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如何落实却所言极少。植物造景必依托于人居环境的地形塑造。城市建设“三通一平”中之“一平”的提法是不妥的。因为植物群落主要是地带性和小气候条件所形成。大地形之山川和平原构成大气候条件即地带性气候,微地形起伏可以形成小气候环境。多样的植物有多样的要求,主要是光照、湿度、土壤和风的综合影响。各种和各品种的植物都有各自的生态习性。以地形为主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才能供不同的植物生长,其中包涵植物间的融洽性以形成群落关系。露地大气候带的自然环境是不可违背的,但在大气候条件下完全可以创造一定的小气候条件,供多种植物生长和发育。从现状看,作为人居环境主要部分的城市环境人工化、商业化太强而自然化不足。总的讲,绿地要以乔木为骨架,灌木即使株数超过乔木也无可形成植被的骨架。灌木可分布林间、林缘或作灌木丛独立布置。草地要因地制宜和相对集中,草本花卉总宜少而精,以林园围绕花园。也不一定到处提乔灌花草组成立体的植物群落,要因地制宜。草本花卉首先要变盆栽为主为地栽为主。发展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湿生花卉、水生花卉和岩生花卉。植物与地形、建筑、道路、场地、小品综合地进行景观设计。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我们先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才会为我们创造好的人居环境。我国人居环境面临新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巩固既有成绩、纠正错误、克服困难,前途是锦绣的。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songgaofeng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