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勇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2013-01-15 10:13:00    作者:崔 勇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综合载体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协调处处长

  首都经贸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崔  勇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也可称国家的文学或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内容。以学科分,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体。以思想分,可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学等。"国学造园"是指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传统造园思想为指导、以传统造园手法和技巧为手段、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与现代高科技技术,建成以"国学"为基础的充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园林。

  在"国学造园"的同时,还要提倡和推广"国学赏园"。即发挥中国园林艺术的教育和引导功能,提高全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加深对生态文明理念和素质,并自觉转变成对中国园林艺术鉴赏的兴趣和能力。在"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之时,更显得尤为重要。

  "国学造园"的理念不仅仅是园林艺术的指导思想,应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也有所体现。特别是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筑日趋千篇一律,各地热衷于"拆除古建筑,建设新古董"时,在不伦不类、粗制滥造的仿西式建筑遍布城市乡村时,在中国大地的很多楼盘都起名为"香榭里舍"、"第五大道"、"挪威森林"时,在很多乡村绿树映隐着的是一座座方方正正、毫无特点、贴满白瓷砖的民房时,探讨"国学建园"、"国学赏园"有着重要的意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不仅是一种愿望,欣赏美、追求美、制造美也是一种能力。对大自然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爱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能力。"国学造园"和"国学赏园"需要愿望,也需要能力。

  一、"国学造园"--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形的综合传承平台,既是传承形式又是被传承的内容。

  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精神文化产品,是帝王的奢侈品、士大夫的精神隐园、佛与道的解惑境界、普通市民的文化休闲乐园。

  从几幅楹联谈起:

  皇家园林的气概: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展画图中。(北京:颐和园-藕香榭)。皇帝"移天缩地入君怀"的气概一表无遗。

  士大夫的精神隐逸:四时小径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风车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苏州:拙政园-十八曼陀罗花馆)。

  脱离尘世烦恼也不是容易的事,宁静的"静"是争得脸都青了。淡然的"淡"字,水深火热,用水都浇不灭的火。更不用说"忍"字头上一把刀了!只有入得园林艺术之意境,才能暂时脱离尘世烦恼,也许才是所谓真正的人境。

  佛与道的解惑境界: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佛号经声唤回红尘梦中人。(江苏省苏州镇湖万佛石塔)。

  市民的休闲意境:过此桥是玉虚境,到彼岸非本来我(一)。道是非天非地路,果真亦仙亦凡桥(二)。无锡鳌头渚会仙桥。曾是无锡颇有名气的惠山"大德"桥,五十年代末,因开挖京杭大运河,拆迁于此。老百姓盼望改变命运的愿望,看完风景后,确实感觉很好,但又不得不回到现实的感觉。

  在北京园博会,建有永定塔、锦绣谷、北京园和台湾馆等园林建筑。在接待台湾园投资方负责人时,大家相谈甚欢。

  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理事长雷祖刚即兴出了一个上联:新塔永定,九层四面八方,两馆相望,花团锦簇锦绣谷。

  园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强健对了下联:老友重逢,两岸千锤百炼,一心共谋,绚丽纷呈台湾园。

  徜徉园林之间,以文会友,是精神境界的一种享受,亦是园林的精神附加值和精神产品。

  2、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效果、设计、手法、技巧、特性等诸多方面充满了东方的智慧、哲学、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形的综合传承平台。

  精神文化是软内容,要传承必须通过具体形态来"硬表现",即有形的表现。

  中国古典园林集建筑、山石、水系、植物、动物、家具、饰件、匾额、楹联、雕塑、诗词、书画、碑文、戏曲、音乐、餐饮等诸多有形的元素于一体,是物化、有形的传承平台和具有可视性的文化传承载体和传承内容。每一种元素都有着上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血脉,园林恰恰是集中、综合表现这些元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动态"写真"。

  从思想、精神和理论方面:

  造园理念。"天人合一"。体现了儒道释三家的根本精神理念,彰显了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生态文明理念。

  造园效果。"虽由人作,宛如天工"。追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境界。

  造园设计。"缩天移地,曲径通幽"。取自然之精华,以小见大的气概和含蓄、婉转、自然流露的心态和审美观。

  造园方法。"师法自然,巧于因借"。 明末计成的《园冶》全面论述了园林艺术和园林工程原理和技艺手法,总结了民间匠师的造园经验,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成就。"应时而借"、"应景而借",增加了园林时空艺术的感染力。

  造园技巧。"精工营造,匠心独具"。是设计者、施工者千百年来智慧和艺术的结晶。特别是对植物的配置,注重对植物赋予人格化的寓意,使之成为既是观赏对象,又是情景交融、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重要元素。

  造园特性。"寓情于景,内涵外丽"。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匾额和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最好的传承载体和教科书。匾额和楹联构思于园林,指导意境造景(此景独情、意境相融)。寓意于园林,引导意境感受(造园指向、借景寄情)。增彩于园林,融合意境元素(文学传承、内涵外丽)。匾额和楹联即有文字意境,其造型的样式、材料、彩画本身也是一种美的元素。

  3、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是国际交流中重要的文化符号。

  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园林艺术,与瓷器、丝绸、茶叶一样,早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公元7世纪,日本在全面吸收盛唐文化时,引进了中国建筑与园林。让欧洲最早了解中国园林的是13世纪的马可-波罗。17世纪后期,中国园林开始影响欧洲很多国家的园林的理念和建设。而且,世界各国都有引自中国的观赏植物,如牡丹、芍药、杜鹃、月季、菊花、银杏、白皮松、竹子等。应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园林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欧洲的植物学家和传教士从中国引进了1000多种植物。

  文化的传播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的传播,中国园林在新形势下,以其平和、自然、生态、和谐的特性有助于在国际上树立"爱好和平、和谐相处"良好的中国形象。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寻摸中华文化的审美意识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也是这样一种体现了中国人生命情调与心灵律动的形态,在这片天地中,交融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情趣、审美观念以及空间意识。而且,从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窥测到中国人独特的心灵,寻摸到中国文化血液中【详细】

中国古典园林的局部景点模式

园林中的各个片断也往往以模式化是景点存在,随着园林发展成熟,园林艺术与诗画艺术结合趋于密切,园中题句风气趋胜,这种“景点本体”的思想也成熟了。金学智先生认为,中国园林的艺术美存在一种“精神领域的意聚规律,主要表现为元主题(统驭或孕育其它主题群的主题)或主题的建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