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哲文在文物建筑保护管理、维修理论与技术,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科学体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组织完成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文物建筑维修工程,培养了一批文物保护技术人才。他为文物保护抢救、历史文化名城推荐遴选、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忙碌奔走,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他积极呼吁加强大运河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倡议发起成立长城学会,在长城保护、 修复、研究方面贡献突出,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大师简介

1924年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刘敦桢等学习古建筑。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所及建筑系工作。1950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护和调查研究工作。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文化组副组长。现为教授级工程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中国帝王陵》、《中国古园林》等。
罗哲文年谱简编>>

历程回顾
学术贡献

古建文物保护

罗老草拟的古建管理文件

 在管理、维修理论上的贡献

罗哲文总结出了两个"四"的措施和原则。文物保护的"四有"和古建筑维修的"四原"已成为专家学者和工作者的共识,并写入了国家的文物保护法规或准则中。

《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

在战争中保护文物

1948年11月,罗哲文参加编写了《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此简目对在解放战争中保护文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罗哲文和梁思成先生保护日本古都京都、奈良免遭轰炸,被称作"古都的恩人

参加新中国的法制建设

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罗哲文参考苏联文物法和其他国内外古物保存法起草了初稿,供讨论参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

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县

建国初期即向国人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知识,至今已公布的100多处历史文化名城,从申报评审、推荐、研讨、咨询等等,他几乎全部参加了。还提出了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观点。

198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后为保护文物而奔走呼吁。和单士元、郑孝燮委员被称之为保护文物的"三驾马车"。

罗哲文现在虽已年逾85岁,仍然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奔走在全国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文物和风景园林自然文化遗产地之间。

培养文物古建人才 传承技艺

罗哲文在"古建营造师承会"

古建筑保护维修是一门十分专业的传统技艺,没有专业的人才就难以进行古建筑的维修工作,甚至把它修坏了。因此培养人才十分重要。

罗哲文自建国伊始就直接担任了古建筑培训的组织和教学工作,不断在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北京建工学院等大专院校和各省市组织古建保护、维修、测绘等等的培训班和讲座。

与现代科技结合保护世界遗产

1985年他就与侯仁之,郑孝燮、阳含熙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提案,并获得批准。

20多年来,几乎所有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察、申报、研讨、评审他都参加过,还代表我国以专家身份参加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审会议,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工作做出了他自已力所能及的最大贡献。

"万里长城第一人"

"累登九镇三关险,踏遍长城万里遥"。1948年,罗哲文第一次寻访八达岭长城,这是当时的长城。

"八十高龄护运河"

罗哲文为京杭大运河申遗贡献卓著,他说京杭大运河承载的"自然"、"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内容密不可分。

才华横溢

2005年,罗哲文挥毫手书的五十三年前吟诵八达岭长城的词作:断垒颓垣古戍残,夕阳如火照燕山。雄关几度沧桑换,戍卒征人魂可安。

2005年,罗哲文题书自己的词作《姑苏十唱》之一的《望江南·园林》:姑苏好,天下甲园林。叠石漏窗频换景,池廊亭榭逐幽深。花木四时春。

长城赞

上联: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劲移山心力,修筑此为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下联:跨峻岭、穿草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余里。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烽堠,有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绣锦。起伏奔腾、飞舞盘旋、月宫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    姓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