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牵头的国际环境公约信息及相关背景介绍

2016-10-09 10:14:57         来源:环境保护部     浏览次数:

  5、《生物多样性公约》

  【背景】《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6月5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字,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截止2015年,公约已有196个缔约方。

  公约的三大目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公约活动涉及许多专题和跨领域的问题,如森林、山地、内陆水、农业、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区建设,信息交换所机制,能力建设,技术转让与合作,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等。公约活动由全球环境基金提供资金。公约秘书处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

  公约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为公约的缔约方大会,它定期审议公约的履行情况,并就促进公约的有效履行做出必要决定。公约还设有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事务附属机构和信息交换所等附属机构。公约针对公约关于知识产权的条款、履约审查等重要议题设立了工作组。

  目前,公约已经召开了十二次缔约方大会会议。

  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于2010年10月召开,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遗传资源获取及公平、公正地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和公约战略计划(2011-2020年)。该战略计划由共同愿景、任务、战略目标和20个具体目标(统称为“爱知目标”)组成。包括2050年远景目标(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保护、恢复和明智利用生物多样性)、2020年目标(到2020年应维持生态系统的弹性,使其继续提供必要的服务,从而确保地球上多样化的生命,为人类福祉和扶贫做出贡献。)、5个战略目标(将生物多样性纳入整个政府和社会的主流,减少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压力和促进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带来的惠益,加强公约执行能力)和20个具体目标,重申了国家对其自然资源拥有主权权利,要求各国酌情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纳入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体系,到2020年,陆地和内陆水域保护区面积达到其总面积的17%,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保护区面积达到其总面积的10%,同时维持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政府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了公约,于1993年1月5日交存了批准书,是世界上最早签署并批准公约的国家之一。公约自1999年12月20日起适用于澳门特区,2011年5月9日起适用于香港特区。

编辑:zhuweixu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从环境保护部到生态环境部意义何在?

  根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国务院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并于近日挂牌成立。从环境保护部到生态环境部,是认真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详细】

解读《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详细】

环境保护部发布2013年空气质量状况

2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2013年度空气质量状况。【详细】

环境保护部党组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于2013年12月27日召开“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书记座谈会”,交流了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农业部6个部门党组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部门深化改革的经验做法,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