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斗南花卉市场:富了花农 旺了产业 醉了游客

2012-09-07 15:18:26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浏览次数:

云南 花卉 市场

云南斗南花卉市场:富了花农 旺了产业 醉了游客

  “这百合真漂亮,太长见识了。”8月29日上午10点,在云南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里,来自四川的游客小李一边给一支“八头百合”照相,一边激动地说。其实记者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一根茎上开8朵花的百合,每朵花都开得特别饱满,仿佛每一片花瓣上都注满了生命力一般。正盯着入神,一辆垃圾车从我身边经过,这哪里是垃圾车,分明是花车——里头全是五颜六色怒放的鲜花,要我说,收拾收拾都能卖出去。

  “这都不算好的,好的夜里就卖出去了。”陪我们一起参观的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董瑞被我们这“大惊小怪”的样子给逗笑了。据他介绍,斗南花卉市场的主交易时间是在每天凌晨。“整个市场全是花,人在中间走,都得侧着身。”

  也许数字更能说明问题——这个占地不到4公顷的市场,容纳了每年云南省生产的近八成花卉和来自亚洲及南太平洋等地10余个国家的花卉;2011年共销售了50.4亿枝鲜切花,销售额达36.7亿元;日上市鲜切花100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每天上万人次入场交易;日现金量1000万元左右,旺季达2000万元;连续17年在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额5个方面稳居全国第一——这里早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想当初刚建市场那会儿,觉得这市场好大好大。没过几年,就小了。”董瑞告诉我们,斗南花卉市场建于1999年,当时的斗南镇在花卉种植上已经小有规模,市场正好给那些会种花不会卖花的花农们提供了一个平台。随着云南省花卉产业的不断发展,斗南不再只是当地人的卖花市场,发展成为云南花卉的首要集散中心。随后,世界的目光也聚焦斗南,不光各国的花卉采购商来了,就连越南的玫瑰、泰国的洋兰这些“洋鲜花”也“打着飞的”奔斗南来了。有数据为证,1998年交易量为4.1亿枝,2011年发展到50.4亿枝,交易量年均增长速度20%以上。

  市场大了,受益的首先是花农。听当地人说,过去斗南的农民特别穷,经常是“半年没粮”,自打1987年种出了第一支剑兰,花农们的日子就越过越红火了。斗南的花农们不光把自己的土地都种上了花,还到相邻的农村去租地种花,租地价也是一路走高:从最开始的的几百块钱一亩已经涨到了3000元一亩。“地再贵也有人种。现在种玫瑰一亩地一年大概能收入4万块钱,要是种百合就更高了。”鹏达花卉的秦老板告诉记者,自己卖花已经十几年了,现在在周边农村租了几公顷地专门培育盆景。“前些年花(种类)少,哪像现在,多得我都数不过来了。”回顾这十来年的变化,她最深的感受就是“地方大了,市场好了,品种多了,人工也是越来越贵了”。

  市场火了,作为经营者的思路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我们就是做市场,说白了和菜市场没什么区别。现在我们要把单纯的市场拓展成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除了花卉交易,还有花卉研发、示范种植、餐饮酒店。”据悉,正在建设中的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计划总投资38亿元,占地达68公顷。正如园区所在的呈贡区副区长李俊民所说,“我们就是要把它建设成一个永不落幕的花博会”。

  另据了解,目前昆明市质监局正在帮助斗南花卉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该局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斗南花卉进一步走规模化、品牌化道路,让“斗南花卉”更加芬芳四溢,香飘万里。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花卉界两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花卉领域两项成果获奖,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菊花课题组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发棣主持完成的【详细】

北京盆花淡季来袭行情持续走低

  7月以来,天气炎热,北京盆花市场迎来淡季,整体销量下滑,走货缓慢。红掌价格与上月相比无较大变化;蝴蝶兰主要为租摆拿货,价格与上月持平;凤梨品质高的走货量大;绿植、小盆花等走货量下降。【详细】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