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开封市“造城计划”的意义何在

2012-08-15 08:57:50         来源:中国吉林网     浏览次数:

  河南开封拟通过举债实施“造城计划”,将该市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旅游区,重现北宋“汴京”。要实施该工程,十几万市民将在未来4年内从老城区搬离,仅拆迁费用就需1000亿元,而开封市财政收入不到50亿。

  试想,一个财政收入不到50亿的城市,仅拆迁费1000亿,就算它以后“不吃不喝”——其他地方不再花钱,也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攒够这笔钱。这20倍的杠杆率换在一个家庭里,也无法回避一家人无饭吃的风险。那么,一个城市的管理者,他到底是有着怎样的诉求,竟然做得出这样的决定呢?

  “这项工作非常难,我们也都有心理准备。不过做好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开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孔祥成告诉记者的话,但一个良好的“愿景”却无法打消我们的担心。因为在相关部门的回应中,只知道拆迁需要四年,而总的工期需要多少年却没人能说得清。更重要的是1000亿拆迁费外,恐怕需要更多的钱来建设,那么一个财政收入50亿的城市如何能确保后续资金链不发生断裂,不发生烂尾现象?此为其一。

  其二,那就是开封“造城计划”是通过什么角度来衡量投入和产出的?我想也是公众最为担心的。我们都知道政府投资往往会伴随着资源浪费和低收益。而这个“造城计划”更让人怀疑这是个地方政府加强版的“四万亿”。换句话说,致力于通过旅游来复兴经济的开封必须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才成。但据媒体报道,2011年,开封市接待游客突破1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这样的旅游收入就算翻几番恐怕也无法保证投资的合理收益,更何况,旅游业是严重依附于整体经济形势的,而没有第一、二产业兜底的第三产业是危险的。以希腊为例,随着经济形式的不好,其旅游业也受到重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如何保证开封能幸免?在此甚至可以说,将一座城市完全寄托于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冒险。

  也许有人会说,开封这么做是为了文化保护。但鉴于开封的这种重建计划,我实在想不出它对于文化传承有什么意义,因为它更大程度上不过是在搞“伪建筑”而已。且不说“伪建筑”到底能不能吸引游客来“寻幽探古”,反而会造成真文物的破坏。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其中就指出,近30年来全国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对于开封来说,大兴土木地下的古城自然难以幸免了。

  如同前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大巴黎重建计划”的背景,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原有的城市格局自然会起反作用。但旧城改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它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保证,更需要严格的科学论证。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评论叫《从开封到纽约》。大意是说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贸易的鼓励和“技术创新”。而当我们拿“大巴黎重建计划”“温柔、亲切、绿色、环保、能量化、文化感”的追求对比,不难发现开封的重建里,难以说有文化,更谈不上创新(先前汝南县打造梁祝故里、中牟县建造官渡古战场都以失败告终)。实际上,当居民离开城市,文化自然失去了传承,那样的城市只能是一座“死城”。

  河南开封市计划将开封市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实景人文旅游胜地,重现北宋“汴京”盛景,同时要建设一座工业化新城。实现这一宏伟工程的前提是,十几万市民将在未来4年内从老城区搬离,仅拆迁费用就要支付至少1000亿元,而开封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才50亿元。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