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新材料新技术系列展示三:雨洪利用技术

2011-12-09 12:08:00    作者:月涌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城市园林的功能与作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为“城市之肺”的园林不仅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极其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雨洪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雨洪利用技术的作用

  雨洪利用工程的社会与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减少区域内的降水外排流量,提高公园防洪能力;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涵养水源、缓解缺水局面;减少地面积水,营造水景观,改善公园及周边环境;有利于增强游客节水意识;改善局部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

  二、认识城市雨洪利用技术

  城市雨洪利用从应用的目的来讲有两个含义,一种是指在大尺度范围内,通过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分散实施,就地拦蓄、储存和利用城市雨洪,避减洪涝灾害,实施对地下水的补给,来增添城市供水;另一种专指城市建筑(或小区)中通过一些工程手段,来收集雨水,用于绿化、冲厕等用水,或用于回灌地下水,以达到节约用水和增加地下水资源的目的。

  三、雨洪利用技术

  1、集流技术

  雨水收集就是指利用工程手段,尽量减少土壤入渗,增加地表径流,并且将这部分径流按照人们所设计的方式收集起来。

  雨水收集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不同的材料确定集水效率,从而确定集流面积、集流量和成本。集水效率与集雨面材料、坡度,降雨雨量、雨强有关。集雨面一般分为自然集雨面和人工集雨面两种。在运用上应根据利用的目的和具体条件来选择。

  2、蓄水技术

  雨水存贮即以一定的方式,经济合理的存贮雨水的地表径流,解决降雨和利用在时间上错位的矛盾。从工程设施的地理位置上分为就地存贮和异地存贮两种,就地存贮即将降雨就近存蓄起来,一般来说集雨面较小,存贮量不大,如水窑、塘坝、小水库等;异地存贮是指当集雨量较大无法就地存贮时,通过工程设施调到远处存贮,如河道、水库等。

  3、雨洪利用系统

  ①地下水回灌系统:位于山前冲洪积扇地带的城市及其郊区,其土壤颗粒粗,有利于雨水入渗,可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开展雨洪回灌,人工补给地下水研究。

  ②屋顶集雨系统:可为分散的住宅提供生活水源。城市别墅式住宅也可发展雨水收集系统,作为生活杂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屋顶渗井系统可回补地下水。

  ③道路集雨人工湖系统:新建居住小区、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改为透水路面,同时利用居住小区、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收集雨水,并修建人工湖或蓄水池,可作为生活小区绿化清洁用水,也可增加水面面积,美化环境。

  ④绿地草坪滞蓄汛雨回补:利用绿地入渗回补地下水,可大量增加地下水补给量。低绿地草坪不仅能接纳其上的降雨,还可以将附近的屋顶、路面等不透水面积上的径流导入绿地,将日降雨量近100mm的次降雨全部入渗。这部分径流滞蓄于草地,可减少草地灌溉用水,且为排水河道减轻防洪负担,补给超采地下水的环境效益更加显著。

  ⑤增加滞洪水面:利用汛期雨洪增加城市湖泊等水体面积,不仅改善了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还具有一定的防洪功能。将绿地(草坪)同渗井、蓄水池系统相结合,可明显减轻城市的防洪负担,缓解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

  四、雨洪利用技术在鸟巢中的应用

雨洪利用技术在鸟巢中的应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也是将雨水利用与景观设计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国家体育场等雨洪利用系统的功能是将体育场用地范围内的降雨变为可用的水资源,即回收雨水和将雨水处理后回用。系统主要由雨水收集管道、贮水池、泵送系统、雨水处理系统、回用水供水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主体设施大部分建设在体育场建筑室外地下,与景观体系融为一体。在鸟巢、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五棵松体育馆等15个奥运场馆及设施中应用了雨洪利用系统,年平均雨水利用105万吨。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北京加强雨洪综合利用 打造"海绵城市"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排水集团了解到,北京市正在打造“海绵城市”,今年北京市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781万立方米,相当于14个昆明湖。通过已建成的25个蓄水池,本市今年累计收集9万多立方米的雨水,并将其再生利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