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踏上绿色大道建设生态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动态|园林工程-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苏州踏上绿色大道建设生态城市
[日期:2010-12-21]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苏州近年来一直沿着绿色创建之路前行:2003年,苏州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片红";2004年,苏州实现全国生态示范区"一片绿";如今,苏州又在创建国家生态市方面,奋力开拓"绿色路径"。

  在建设国家生态市的历程中,苏州坚持"点面结合、典型示范、源头控制、城乡统筹",加快构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自然资源和能力保障"五大体系",从"被动治理"到"防治结合",从"全防全治全修复"再到"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苏州找到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环境保护新路子,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良好局面。

  高起点树立绿色标杆

  2004年9月底,在苏州召开的全国生态市(县)建设现场会上,苏州宣布,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首批生态县(市),为全国各地树立起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的样本。

  此前,苏州已确立了城市绿色发展的时间表:近期目标(到2007年),生态市雏形初现,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中期目标(2008~2010年),生态市成型,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基本达到西方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期目标(2011~2020年),国际知名的现代水乡园林型生态市,苏州真正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态优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和谐统一,具有园林诗画内涵、水乡古镇风韵的"生态乐园、人间天堂"。这根"绿色标杆"就是《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苏州创建国家生态市之路,面临着种种挑战,只有闯过去,才能踏上绿色大道。

  抓重点特色全防全治

  苏州有"水城"之称,水环境是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之一。全市水面约3553平方公里,古城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构成了苏州水城的独特风貌。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防洪安全、水环境恶化、水质型缺水等三大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成为苏州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和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的瓶颈。

  这是苏州建设国家生态市必须跨过的第一道门槛。

  为此,苏州市委、市政府把水污染防治列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以改善水环境基础条件为目标,以工程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治水力度、探索治水途径,打出了水污染防治"组合拳"。

  治理城区河道--针对重点。总投资26亿元的苏州市区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以截流污水、引来清流、污水支管到户工程和西塘河引水工程为核心,到2005年就已初见成效,河水达到了景观水质标准,内城河道水上游成为了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特色项目。

  防控太湖流域--立足大面。太湖流域(苏州辖区)水污染防治,"十五"期间列入国家、省太湖水污染防治计划中的71项工程项目,苏州实际完成投资额达62.6亿元,"十一五"期间继续加码,近3年来,苏州在推进太湖流域治理重点工程项目方面,累计投入176.1亿元,实施治理重点工程1764个,为太湖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处理生活污水--主攻当前。目前全市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125座,污水日处理能力约220万立方米,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建设生态湿地--着眼长远。近年来,全市建成各级湿地公园10个,湿地面积497.6万亩,占辖区国土面积39.1%,在全面完成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生态修复,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群"。

  控增量减存量促转型

  苏州是制造业大市,如何让数以万计的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升上去,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下来?无疑是一道难题。

  一方面,国家下达刚性指标,到"十一五"期末,苏州的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必须分别控制在11.2万吨和18.24万吨;另一方面,苏州受现实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倒逼"--GDP要上去,COD必须要下来。

  苏州必须做出解答。

  政府层面,控增量、减存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来说,要想在苏州生存、发展,如果停留在"要我减排",就会处处被动,而只有"我要减排",才能赢得先机。

  控增量方面,苏州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增长。2006年以来,全市共劝阻、拒批1640个拟建项目。同时,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政策,对鼓励类项目的排污总量控制,实施"减一增一",对允许类项目实施"减二增一"政策;在项目环评上牢牢把握5条标准:对全市划定的七大类72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对钢铁、水泥等六大产能过剩行业加强调控;对不能按计划完成减排和落实产能淘汰的地区,一律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项目;对太湖流域引进的项目,必须达到清洁生产二级以上水平;对新建化工集中区、集中区外新扩建化工项目、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运行不正常集中区的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不批。

  减存量方面,苏州坚持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相结合,通过建设科学的污染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和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减排模式。"十一五"以来,苏州的减排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4年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其中2007年、2008年两项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均占到全省的1/4。

  促升级方面,从3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企业层面,培育循环经济试点,树立了像"餐厨垃圾变身生物柴油"等一大批典型;在区域层面,倡导生态工业园建设,张家港扬子江冶金工业园、吴江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基地等4个园区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光大国家静脉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在社会层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公众参与热情,构建了循环经济技术、产品、信息交易服务平台。苏州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的"苏州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如今已经开花结果。

编辑:jo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