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曲溪楼完成50年首度修缮-园林绿化工程动态|园林工程-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留园曲溪楼完成50年首度修缮
[日期:2010-08-20]  来源:城市商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绿荫蝉鸣声中,留一座苏南传统风格的两层歇山建筑,结构精巧,白墙灰瓦、栗色门窗、长达十余米的长廊,串起南北庭院楼台,二楼短花窗连续精致,巧妙透景入室。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留园中的曲溪楼。作为珍贵文物,它的修缮引人关注。昨天,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建筑通过了省、市文物局专家的维修竣工验收。这是小楼历经半个世纪以来的首度修缮,也是苏州古典园林入遗后的首次大修。维修经国家文物局审批后进行。“维修方案的细致、实施要求的严谨,堪称古建筑维修的鲜活样板。”文物局专家评价道。

  “曲溪”,取意楼前弯弯曲曲的池水,清光绪初年得名。这座如今优雅倚靠在苏州古典名园里的小楼,曾经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后,小楼西倾“百病丛生”。“维修前,部分墙体明显倾斜,梁柱、楼板、桁条等木构件不同程度磨损、开裂,一些梁柱接点处变形严重。二楼角落处的木柱子因屋面漏水受潮,已经腐烂,墙面长满了黄色的霉斑。”留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整个建筑物向西倾斜,地基下沉,屋面破损漏水,砖细门套窗套残缺等“病症”,存在安全隐患。经勘察,发现曲溪楼的“病”主要是门前池水引起。曲溪楼西侧的池塘水位随季节而不断变化,造成楼基下部土层水土流失,且土层厚薄不均,导致地坪向西侧沉降,从而使承重木结构发生倾斜。由于水池周围地下水位较高,加之传统砌造方法中墙体未做防水处理,墙壁容易吸附湿气,从而使得与墙体接触的木柱、砖细、墙面等都受潮、生霉或者腐烂。岌岌可危的“病情”引起了园林专家的重视,于是大规模翻修被提上日程。

  这座建筑面积约113平方米的小楼,修得并不简单。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并出资维修,小楼无论从报批程序、维修方案的拟定,还是细致严谨的实施要求,堪称古建筑维修的一个样板。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曲溪楼修缮采取传统的施工工艺,充分尊重并保存文物建筑原有结构、用材及色泽等历史信息。经过四年的跟踪监测和方案论证,修缮从今年3月3日开工,至4月30日完成主体工程,6月底全面完成油漆修补等,直至昨天全面通过验收,完成修缮。在“揭顶不落架”的大修中,曲溪楼很好地保持了“原真性”,还创新了古建筑利用高科技保驾护航,如使用强度远超钢材的碳纤维,以及引进三维激光扫描(误差仅为“毫米级”)系统全程监测,开工前的扫描,包括曲溪楼外、内部场景,全程分为10站,采用不同方位,平均耗时10分钟。扫描产生的三维数字图像轮廓清晰,色彩逼真,能够真实还原曲溪楼的内外空间场景。

  不仅在维修的程序与方法上,这栋古建筑在维修时对游客、周边景点也考虑周到。例如,在留园的游览线路中,位于园子中部与东部连接处的曲溪楼,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入口,也是园子中心池塘边上经典的临水建筑,日常有大量人流穿行,所以修缮时将竖起一道“照片围墙”,通过围墙,游客依然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曲溪楼。而且维修过程中,还将对建筑物周边的树木、假山等进行加固,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包括苏州在内,现在国内许多地方对古建筑的维修并不那么规范,留园曲溪楼的维修工程将起到示范作用,因为其整个过程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的规定进行的。”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负责人周苏宁说。曲溪楼的维修现场作为一个鲜活的教材,苏州的培训分中心,特意将课程安排在曲溪楼大修期间,通过曲溪楼修缮的真实进程,展现苏州古建筑维修的高超技艺,普及传统木结构的修复技术。这些过程已全程实录,作为今后世界遗产维修的宝贵资料。

编辑:lily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