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设计创新-理论探索—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宋春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设计创新
[日期:2008-12-31]  来源:LAGOO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当今世界城市化最快的地区可以讲是东亚,东亚高速的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快速成长。这个地区城市提供了四分之三的GDP,以及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出口,GDP主要出在城市里面。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局的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东亚地区的城市化还存在着压抑,还没有完全划开。他们认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意味着更高的城市化水平。预测在未来的25年这个地区将通过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来提补这种差距,排解这种压抑。而且市行也预测在未来的25年东亚地区将会出现三类城市现象。一个就是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一个是大城市的宜居度面临着挑战,还有一个就是大城市跟中小城市的联系更为必要。我们可以通过图表看到东亚地区高速城市化的情况,无论是东北亚还是东南亚,城市的人均年增长率都是比较高的。东欧现在基本上是负增长,拉美这被认为是城市化比较高的地区,但是也不如东亚。联合国人居署有一个资料,东亚地区在未来25年城市人口要增加5亿,这就是东亚各国预计增长的情况。

  我们看中国增加年增长是2.7%,世界的经过增长是2%,世界是2%,东亚地区是2.6%,他预计中国是2.7%,当然在东亚地区我们不是最高的。我们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峰期,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7个百分点,我们78年时候的城市化率是17.9%,去年年底使44.9%,所以这30年平均年0.9个百分点。我们的GDP这30年平均每年是9.8,近5年来已经达到了超过10,这么高的GDP很大一块是靠投资的拉动。我们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接近14万亿,这里边房地产也是一个大头,房地产25000多个亿,我们看增长率是非常高的,投资24.8%,房地产30.2%。这种大规模的投资活动为我们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去年我们建筑业的总产值达到了5万亿,增长20.4%,这是近几年GDP的增长情况。从03年开始已经超过10%了,当然进您的情况已经有新的变化。我们的建筑业,我们看建筑业的产值总体上也还是增长的很快。这样高的速度,这样大的规模,这样巨量的能源和资源的投入的确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种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的核心就是能否可持续。你这么高的速度,这么大的规模可持续的吗?这里边有三个我认为非常严峻的问题,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城市作为一个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一个物质实体,他的能源和资源会不会断供,就我们这么干有那么多东西给你吗?第二个,城市作为一个沉淀人类文明文化,承载人文精华的一个文化实体,他的文化特色会不会消失,城市之间越来越趋同。第三,就是城市作为一个社会实体,是一个多元共存交流融合的一个社会实体,那么城市原有的那种安详,那种和谐,那种安全会不会受到伤害。三个问题,一个物质实体,一个文化实体,一个社会实体都面临着尖锐的问题。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我认为关键要转变观念,要全面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们建设和消费,也包括我们发展模式的转变。所以下面我想就这三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就是在快速的城市化中间我们怎么样通过设计创新来化解这样一些矛盾。

  首先我觉得就是城市一定要低成本运行,要改变那种高智化高消耗高污染的这种建筑消费模式,那就是要坚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我们叫做两型社会、两型城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实际上我们在长期的建筑实践活动中间,建筑与人、城市、环境本来是很融合的,我们大量地利用天然的采光采集能源通风等等。但是我们现在不这样做了,我们把作为封闭起来。用人工采光,人工通风,也不采集天然能源了。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建筑设计恐怕还是要坚持绿色的理念。用我们的建筑语言去引导和建立这种合理适度节约的消费模式,要通过建筑来做出诠释,就是我们来解答这个问题。

  那么对于建造量最大的住宅来讲,我觉得一定要面对我们人多地少,我们人均可利用的资源相对比较低这样一个基本国情,所以我们的创新就在于能不能在较少的居住空间里面创造较高的居住生活输出,这才是我们的本事。豪宅谁不会做呀,关键是小空间,你能不能做出来高舒适度,你能做出来说明你有创新。为了贯彻国家我们大力发展中小户型这样一个也是大政方针吧,建设部近年来搞了4次全国的属于中小户型的设计竞赛。这4次,一个是经济适用房的设计竞赛,一个是节能省地型的设计竞赛,一个是90平方米以内套型的设计竞赛,另外最近一次是保障型住房设计竞赛。通过这4次设计竞赛我们还在住宅创新方面有新的收获。这个是90平方米户型以内竞赛的二等奖,这次竞赛一等奖缺空。这是北京的方案,是中高层,组成一个单元的三个套型,我们看大的是89.81,他能做到三室,主卧室、次卧室,书房,一个大厅,两卫、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不到90平方米他做到了三室两卫一大厅这不是创新吗?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个,没有交通面积,他把交通面积全消耗掉了。这个图形是76.88,能做到两室一大厅一卫一厨,76.88。小的这个62,他做到了一室一大厅一卫一厨。这三个套型组合起来就是这么一个单元平面这是接近90的那个,这是中间的,这是最小的。很有意思,他在组合的时候中等套型跟最小套型分户墙留了一个洞,这个洞如果把它封死就变成两户,这个洞如果加一道门就变成了一大户,他主要考虑了家庭养老,老年夫妇可以住这边,年轻夫妇带一个孩子可以住那边,这本身还是一家。你把这个门堵死就变成两户,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方案确实是有创新。

  最近的保障房设计竞赛,我们看这个一等奖。他的理念就是模块,一个模块两种类型。也就是40平方米多一点的模块,他能够适应单身贵族,夫妇两个包括带一个孩子,这是没问题的。反过来孩子这个模块,如果三代人的话他能做到三个卧室一个起居,另外就是厨卫,他就在43平方米里面给你解决。我们现在大量地要建保障型的住房,问题是你怎么在这50平方米的套型建筑面积里边要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问题,这确实要通过设计来创新。另外一个模块大体也如此,这些模块也可以解决三代人。他有非常好的组合,就是这两个基本模块有非常好的组合,他可以组成一梯四户,也可以组成一梯六户,还可以组成一梯八户,还可以组成一梯十四户,就像一个魔方一样,获得了一等奖,这是给穷人盖子房子,50平方米以内。靠什么?靠设计的创新。

  另外我们的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执行节能标准,我们提倡是用普通的材料,用天然的资源,用被动的技术,用循环利用的方案,要在节能减排上取得实际的成效。我觉得我们建筑设计要正视自己的炭责任,我们主要要依靠技术的进步和设计的创新,我们要在大力节约常规能源的同时要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这种我讲到的普通的材料,普通的技术,被动的技术,主要是用在普通住宅上。我们一些高档住宅从国外引进了很多技术,这没问题,用的很好。问题是普通住宅怎么让他能够是节能的。

  最近在南京召开联合国的第四届城市论坛,联合国的副秘书长按也是人居署的(张安娜)女士出席了论坛,会议安排了项目就是南京的江畔人家。这是南京龙岗港拆迁的农民给他们安排的住去,基本属于经济适用房保障的住房,这个小区是50万平方米。它的户型我们看小的就是使用面积30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43,43是套型建筑面积。大一点的两室一厅是80多平米,个别的包括室的,因为有的农村家庭人口比较多,也有超过100平方米的,大量就是40平方米左右,当然这是以多层为主。这样的住宅实际上是穷人住的,所以安娜残光以后她以为是富人区,后来说我们这个不但不是普通住宅,而且是保障型住宅,经济型的住宅,她不信,后来他进去一看确实是搬迁的农民,他们没有工资收入。有非常好的配套,这是商业设施,两侧是商业设施。陆续的一些商场都开张了,包括社区卫生站,医疗机构,他有非常好的小学,这是教学楼,音乐室,这是操场,很标准的跑道,足球场,还有一个封雨操场。幼儿园的平面,这是幼儿园,幼儿园的活动大厅,这是他的小班。另外集成了很多住宅技术,比如说节能的问题,中水回用,他说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结合起来,这是他中水的泵房,这是中水回用以后的污水处理,太阳能基础,太阳能热水,光伏发电,太阳能的路灯,先进的街区变压器,有机垃圾的深化处理。他是用在一个穷人住的住区里边,公共活动的广场,包括像围墙这样的东西他也是精心设计,实际上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你感觉到有一种人文的关怀。这个是开发公司的吉祥物,叫做海狸鼠博士。包括这样的围墙都花不了多少钱,但是你觉得它是一种设计。

  现在我们这种大量要建造的保障类的住房,进门以后肯定就是30几平方米,不到50平方米,但是配套做好。我昨天跟曹嘉明交换意见,我说我到香港看,这恐怕是个发展的趋势,就是每户不可能做大,但是你把公共配套做好,不要觉得这是一个贫民户,外边因为这一部分更多的是一种政府行为,我觉得这也是社会和谐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创新是不是在这些方面多闯出一些路来。

编辑:songgaofeng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