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观与风景环境的组织保护-行业动态—规划设计频道-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风景观与风景环境的组织保护
[日期:2007-09-13]  来源:http://www.fjms.net  作者:周建国 胡俊水   发表评论(0)打印



    摘要:风景环境是人类精神的水源,保护风景环境即是保护不可再生的风景景观,也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神州大地,不仅有千姿万态的自然景观,更有超群于世的人文景观,保护好我们的山山水水和文化古迹,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民族的历史,保护好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我们应以历史的责任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来组织和保护人类精神的水源—风景环境。
    风景环境是具有美感特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构成的综合空间形态。其价值不仅仅是生态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更主要的是它起的精神作用。柳宗元说得好:“清冷之状与目谋,漕漕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之状之声是物境,神是情境,心是意境。直观、感观,沉思,把风景环境的作用都讲清了,那就是身在风景空间,有感而生情,启迪思考,从而身心得到陶冶。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川秀美,古迹众多。它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78%,水面占3%。境内山峦绵亘,江湖纵横,林茂盛,气候温适,物产丰富,不仅是南方的经济资源大省,而且拥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江西风景名胜类型齐全,特点突出,景物景观品质高。风景名胜类型的基本构成大致分为:(1)山岳型,如井冈山、三清山、庐山、三百山、武功山、黄岗山等;(2)低山丘陵型,如龙虎山、云居山、南昌梅岭、大余梅岭等;(3)江湖型。如鄱阳湖、长江、赣江及柘林水库等;(4)岩溶型,如龙宫洞、涌泉洞、狮子洞、孽龙洞、灵岩洞等;(5)丹霞型,如圭峰、仙水岩等;(6)革命纪念型,南昌、井冈山、瑞金、安源等;(7)历史人文型,如景德镇,南昌、吉安、抚州,婺源等。国内外闻名的景物景观有:鄱阳湖水景及候鸟观赏;景德镇的古陶文化;庐山的云雾、瀑布、名泉、雪景;井冈山革命旧居旧址、珍稀动植物、瀑布群和高山田园风光;龙虎山道教文化和仙水岩春秋崖墓群;三清山的奇峰异石和巨型硅化木;圭峰丹霞地貌;婺源和铅山河口镇的明清古建群等。
    截至目前为止,我省已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5处。虽然我省在自然景观资源方面具有名山多、湖泊多、洞穴多、瀑布多、温泉多、观赏植物多的六大优势;在人文景观资源方面具有革命遗址多、人文古迹多、园林楼阁多,寺观古塔多的四大特色;但风景名胜资源区域仅占全省面积的12%,与日本自然公园占国土面积的、377%和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78%相比相差甚远,与保护我省的生态平衡,改善环境和减少自然灾害不相适应,同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览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在不断挖掘风景资源的同时,切实加强风景环境的保护,不要等将来景源枯竭,景点踏平后来修修补补,那是无济于事的。总之,风景环境保护的重要不下于水源。
  一、风景观决定风景环境的组织与保护
    风景作为一种自然、社会、人类共同作用的现象,与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文化背景等问题都有关联。地理环境和人口决定着风景资源;生产方式和社会意识限定着风景价值观,文化背景和社会意识影响着风景欣赏情趣;风景资源、风景价值观、风景欣赏情趣除了受这些因素制约之外,其形成,变化以及发展还取决于人们全社会的风景实践。
远古时代,神州大地出现了原始人类。在强大自然力支配下生活的人们,一方面对赖以生存的山林环境富有好感,另一方面对于高山深谷,洪水猛兽产生畏惧,对于风云雨水等自然现象又没有科学的解释,从而对山水,尤其对高山大川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以为种种强大的自然力是神灵之所为,故而产生对山神的崇拜。《礼记祭法》中记载了:“山林川谷丘陵,能出  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春秋战国时代,在诸子百家的言论中,赞美山水,敬仰山水:借山比君子之德,借水比智士仁人的山水观有所萌发。论语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随着生产的发展,商业、交通的发展,地理科学知识也日益丰富,对风景环境的认识增加了一定的科学的见解,《山经》就是其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风景环境的认识由自然崇拜转变到游览观赏的审美活动。山水诗,山水画运应而生,许多优秀的山水诗和山水画都反映了作用游览观赏风景环境的成果,也是作者游览名山大川的心得和产物。如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庐山图》;王羲之的不朽之作《兰亭序》等。
    从南北朝到盛唐时期到元代,佛教和道教极大地丰富了风景环境中的人文景观,起了重要作用。无论佛教或道教,他们之所以占据风景环境,一是出于宗教教义之需;二是追求“佛国”“仙山”的优美自然景观以满足精神所需;三是有利于“长生不老”的优质生态环境,这就是寺、庙、宫、观均占名山的基本原因。加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展,为游览名山大川提供了物质基础,文人游山和宗教活动相当盛行,从而推动了佛寺、道观建筑以及摩崖石刻、石窟造像、壁画雕塑、诗词书画等创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上清宫、天师府、东林寺、真如寺、三清宫、南岩寺等。
    此外,文人学士的别墅、退隐寓所、书馆、书院等也在风景环境中安家落户。如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下建的白居易堂,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吉安的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弋阳的叠山书院等。    
    清末至解放前,由于封建统治集团的腐败和无能,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政府对名山文物也不加保护,使我国的风景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大量文物被盗窃,到处建造别墅、修疗养院供少数人享乐,森林植被遭大面积毁坏等。
解放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开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来,对风景环境进行了保护修缮。如泰山、庐山、峨眉山、五台山等,取得了良好的宏观效果。但在“十年内乱”期间,风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的改善,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尤其是国内旅游的兴起,名山大川成了传统的游览对象,但超容量的游览和盲目建设,给风景环境带来新的威胁。
    纵观中华民族的风景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从古到今人们的风景观念经历了崇拜自然、游览观赏、自顾享乐、风景娱乐四个阶段。
    从风景娱乐化出发,如今人们把旅游看作为风景环境的唯一作用,在风景环境的组织经营中,都是围绕旅游开展的,经济效益自然放在风景名胜区建设的首位,风景环境成为无烟工厂,旅游确实无烟吗?
    现在,我们看看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从1785年起至今,美国已经经历了风景开发整理、风景保护、风景娱乐化,改善景致病态以及环境规划等实践活动。19世纪,美国人的风景价值观主要受英国天然如画式风景观念的影响,把风景看作一种可有可无的娱乐之源。今天,美国人已跳出了这一局限的观念,开始把风景看作为人类必不可少的自身生活的一部分,是陶冶情操,获取快乐的源泉。美国今天的风景实践作为美国整个环境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入多种行业,正向着综合细化的趋势发展。
    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不同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风景观。人们在特定的风景观念影响下,进行风景环境的组织和保护。

[分页-landscape]
二、风景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包含了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的、文学艺术的、计算机和信息等多方面的知识。规划的目的是要研究制定既保护风景环境,又能充分地开发出来为人利用的方针方法。规划既要考虑长远的,全局的利益,又要照顾现实的、局部的利益。就保护风景环境而言,如何在规划中,避免出现“负规划”、“建设性破坏”等等。分下面几点加以讨论:
    (1)风景区规划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协作参与。目前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和管理都还刚起步,是在摸索中前进。风景科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边缘性科学。因此,为了保证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应当提倡学科和多部门的广泛合作,使规划真正达到保护风景环境的目的,体现宏观、长远和多学科研究的综合成果。
   (2)在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建设中,遵循“分级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是保护风景环境的有力措施。“分级保护”就是区分风景名胜内原始地区,被开发地区,遭受破坏的地区以及完全人工化的地区,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保护、利用方针与措施。
    就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目前划分的七个景区来看:二桥墩、玉灵观、冰玉洞三个景区是未曾开发,或受人千扰极少的地区,属原始保留地,应继续完整地保护其自然生态,维持本来面貌,    为研究大自然和将来制定出更全面、更合理的利用方法,提供原始“本底”。三清宫、梯云岭、玉京峰、西华台四个景区是已开发而未受一处破坏或轻微破坏的地区,前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在保护风景环境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开发利用。对于受人类破坏较严重,而又有可能恢复改善其自然环境的地区。如外双溪、响波桥等,急需人们花费很大力量与投资去修复,进行综合治理。对于完全人工化的地区,如枫林、金沙等,应归入资源综合利用区,使之与风景名胜区建设协调发展,保护风景源。
    保护规划作为总体规划中的子项应予重视。以前我们做了一些环保和绿化规划,但都局限于规划三级保护范围和套用条例。部分法律条文,几乎千篇一律。保护规划是解决综合性的保护问题,它包括自然资源保护、人文资源保护、植被生态保护、风景环境保护、地质环境保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有利于协调由保护带来的矛盾;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风景环境的认识,纠正不正确的观点和行为;有利于突出重点,确保加强各个风景名胜区重点内容的保护措施。(3)合理确定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是规划的一个难点。容量定的低是目前风景价值观所不能接受的,容量定的高就有可能破坏风景环境。决定容量的因素很多,具体条件和差异很大,难以确立同一的测算标准。因而要求各风景名胜区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切实的数据,作为确定容量的根据,并根据允许容量,有计划地组织游人,不能无限制地招徕游客,给风景环境带来危害。
   目前我国山岳风景名胜区规划,普遍采用线路容量法,可游面积容量法,卡口容量法等测算区容量。但我发现有些规划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把游步道长度,观景点面积和接待床位数作为决定其风景容量的主要因素,认为游步道越长,观景面积越大,床位数越多,则景区的环境容量就越大,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是风景环境保护的人为大敌。三清山规划就
是一例。我认为景区的环境容量,主要由其地形、地貌特征和对人为污染的净化能力所决定。
    (4)确立风景国有观念,妥善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由于历史和风景观的原因,全国不少风景区存在争山权争林权的问题,由此引发破坏文物古迹,乱砍滥伐风景林木的现象。前些年三  清山就因为玉山、德兴两县之争,使风门和龙虎殿的龙雕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张家界也曾发生大批风景林木被砍伐的惨状。这些人都把风景区看作“摇钱树”,都想据为己有,各自为政,沒有全民意识和国有观念。由此看来,解决好管理体制是组织与保护好风景环境的关键。从目前的经验与教训来看,管理好景区,并不在于提高风景矿管理局的级别或者是成立独立于县、市的机构;而在于提高全民的风景意识和国有观念,正确处理风景区与林、农、茶等各方面的关系,积极引导居民部分产业结构的转化,使居民生活不仅不受影响,而且有所提高,才易于保护风景环境。
    (5)加强宣传和法制建设,防止风景环境的人为破坏。目前,在风景名胜区内,开山取石,毁林垦荒,滥伐树木,污染环境,违章建方等现象仍未停止;另外游人对文物古迹、风景林木的破坏有所增加,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在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过程中,加强宣传工作。宣传保护风景环境的重要性和有关法律、条例,使人们自觉遵守;同时向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的居民讲解风景区保护、开发建设和游览事业的发展与他们切身利益的关系,摆正长远利益和短期行为,并使他们有所收益。
    其次,对肆意破坏风景环境的,要绳之以法。这样真正才能做到有令禁止,才能防止风景环境的人为破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风景环境的最大危害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不正确的风景价值观念,保护风景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作为规划工作者,必须树立起长远的观念,肩负起历史和民族的责任,保护人类精神的水源——风景环境。
(作者:周建国为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胡俊水为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程师)

编辑:adm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