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增:建立完整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学术思想|风景园林师-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王绍增:建立完整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
[日期:2009-09-14]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王绍增   发表评论(3)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 2009年9月11日至13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年会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中国园林》杂志社主编、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绍增在学术分会场做了题为“建立完整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的学术报告。他认为,站在超越主流思潮和资本利益的高度来审视,可以发现在大尺度空间上处理医治地球问题时,应该考虑基于中医理论的走调动机体自我调节能力的道路;而在处理小尺度空间上中国风景园林依然拥有很大优势,表现在对人的生命的实际需要的细致关怀上,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上。他说:“当人类摆脱资本增值利益的控制之后,就是新的中国风景园林大展宏图之时。”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1 对目前形势的观察

  风景园林事业是建设和维护人类美好室外生活境域的事业。几大古代文明中,从大自然的赐予来看,环境最好的是中国,因此,中国人最亲近自然,并依据这种情感的引导在室外创造生活空间。通过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可以知道,明代以前的中国大地基本上处于较好的自然生态状态(包括适度的自然灾害,因为它促进了中国人对自己和自然之间合理关系的思考),所以,我国传统的园林理论体系是基于农耕时代的良好大自然本底,它重点关心小尺度空间宜人身心的环境创造,并达到了极高成就。但是,要想照搬这一套来适应现代社会,显然是不行的。

  现代地球生态条件的恶化,主因无疑是数百年来资本利益疯狂的全球扩张。通观全球这一段历史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从事高速掠夺自然资源工作的人(包括主导这个世界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特别是金融资本家)从没有认真思考过他们过分迷信经济高速发展的长远后果。资本主义带来了个人解放,也带来了私欲的膨胀,以致发展为贪欲。在发达国家,其内部由宗教和法律承担了某种对贪欲的平衡任务,但其对不发达国家的残酷剥削,却由一套精致设计的制度、惯例和思想体系掩盖了。无节制的国家贪欲、企业贪欲、个人贪欲,共同造成了当前地球的危机。

  2 对现代景观理论体系的分析

  西方借助landscape(景观),打破了garden(园)的藩篱,其功绩应该承认。Landscape已经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总体上看,它在大尺度上继续拓展的前途似乎只剩下一个对象--大地面貌的营建与管护,这也是主要体现在对科学研究与视觉分析的探索上的西方优势,由于人对大尺度的感觉只能靠视觉,称之为景观营建与管护亦无不可。

  重视推理和细分,关心孤立条件下的个体规律,是西方思维体系的特性,并造就了西方当下的发达与辉煌。 在这种思维背景下,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和资本扩张的形势,西方发展出一套现代景观理论体系。这套体系的主要优点是:依托现代科学,配合现代思潮,具有环球视野,适应现代城市,关照市民群众,并为成功人士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如果站在超越资本利益的高度来审视,我们可以发现这套体系的深刻问题:屈从于为资本增殖利益服务的时尚文化,只顾眼前利益的唯"新"主义思想倾向,主客体分离的思维立场,浮躁浮夸的思维心态,机械分割式的思维方法,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方式 ,等等。

  另一方面,城市病已经发展为地球病。医治城市病还可以通过外力,医治地球病就不可能通过外力,必须依靠地球自己的内力,这对以西方思维为主流思潮的人类提出了一个崭新的问题。

  在生态规划上,景观规划位于大尺度的最高层级,这里的景观,本是地理概念,重点是关注地表异质性的成因与作用,并非某些景观设计师擅长的视觉艺术造型,正如《红楼梦》中贾湘云说的:"这鸭头不是那丫头"。

  如果进一步问道:生态本是一种深层的机理,景观只是一种外表,现象与本质的不同一,几乎是尽人皆知的道理,用表象代替实质,是人类应该努力避免的思维错误,但到了景观规划者手里,表象与实质为何竟然变得那么一致?这里面难道就没有问题吗?

  就拿这套理论中当前最时髦的网络体系(包括斑块理论,廊道理论,格局理论,源-汇理论)来说,它很像西医眼中的血液循环系统,这里,斑块是泵(心脏),廊道是管,基质是机体组织。但实际上,如果将地球视为一个生物,地球的整体的健康并不仅仅在于血液系统,其他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反馈系统,甚至体温都出了问题。而且,地球已经得了大病,对地球的医治,至少在人类征服宇宙还是遥远的神话的时代,不可能像西医那样主要靠机体外界的力量。

  怎么办?应该考虑向中医理论学习,即相信机体"自有大药",走调动机体自我调节能力的道路(而不是处处加以人工干预),重视研究"器官"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而不是孤立地完善某个系统),也许我们会找到某种"头痛医脚"的中国式办法。如果考虑到"生物生态"和"人的生态"的区别,问题将更加复杂。

  当前那些不管生态机理只管"斑-廊-基"格局的景观生态规划,更像当初西方江湖医生不管什么病一律靠放血来治疗,或者像一些"现代中医"不摸脉,不问诊,只靠化验单来开药。所以不要迷信现行的景观生态规划,若说它当下还有用处,顶多是提供了一种在人类对地球生态的知识还处于幼稚阶段时可供实施操作的简易途径。可惜的是,至今不少人仍在热衷于画符般地在大地上涂抹斑块和廊道,抛弃对气象、地质、土壤、水文、植物、动物和人类生理和社会经济文化规律的研究,走上了极力推崇表面现象的道路。

  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人类对整个地球生态机理仅仅有初步的了解的条件下,让少数人决定大地总面貌的危险性经过了评估吗?又有谁敢于吹嘘自己有如此伟大的能耐来主宰人类的命运?

  风景园林学科在小尺度的深入方向应该是对具体的人与其生活环境之关系的细致关怀。正是在这个方面,视觉权重太大的景观一词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性。

  人与生境的联系除了视觉,还有很多渠道,包括:温度、湿度、微风、声音、时间、气味、负氧离子、蚊虫叮咬、疼痛麻、触摸拥抱、精神的压力、语言的环境等可直觉的东西;还包括很多无力感知或所谓第六感觉的东西:细菌、病毒、毒素、微波、射线、微尘、超声,以及宇宙的律动、中国的气场、个人的运命等等。因此,我不主张单纯由视觉来主政人体周围的生活环境。

  显然,中国风景园林在小尺度上拥有很大优势,亦即在对人的生命的实际需要的关怀上,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上,其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实事求是"的传统。在更深的层次上,中国园林还表现出一种积淀深厚的文化优势,即与现今还停滞在对视觉效果的关注上的西方现代景观比较,中国园林在对人的心灵关注上的优势,这正是我们可以重点开掘的方向。相比之下,西方在建造小尺度室外空间方面,仅有的优势是更适应被现代建筑控制的现代城市,而这种城市其实不是适合人居的场所,更不是调和天人关系的空间,它不过是资本生产利润的工具,从长远看,终究会消亡。

  3 建立完整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

  地球资源的有限和资本对财富的无限追求,是当前这个世界的基本矛盾,最终不需要消耗资源的财富积累只能是一堆泡沫。破除了对所谓现代景观理论体系的迷信,就看见了建立完整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的光明前景。

  这套理论大体应该包括:

  ①关于有机地球的基础理论体系:

  基于《道德经》的无神论自然观;

  基于阴阳五行运行的对人类欲望和发展的预见;

  经发展的天地人"三才说"(包括天人或地人关系,君子自强不息与大地厚德载物的关系等);

  地球经络与穴位系统研究,以及相应的一套汉语术语,比如我们可以命名这套理论为"女娲学说";

  ②关于人地和谐的大地规划体系:

  提倡基于公德利益和自然机理的规划思维,批判基于眼球或商业利益的规划机制;

  倡导以调动大地自愈能力为指导思想的穴位"针灸"式的大地规划,反对由少数人主导大面积地域面貌(亦即主导了复杂的生态机制)的规划模式;

  创造重视综合理解和整体关系的规划设计方法学,批判千层饼式的机械思维;

  发展高尚的风水学,批判为金钱和私利服务的风水术;

  大力鼓吹只有风景园林专业具备了自然、工程、艺术和社会协调的全面修养并有资格承担大地规划总指挥的职责,并依此进一步改造我们的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

  ③关于人景互动的宏观风景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

  抛弃重建设轻管护,只见物不见人,或只保护不发展的规划等机械的规划路线;

  尊重地方和广大市民农民的创造性,批判一切都需经过被潮流统一洗脑的设计师规划师的制度;

  积极参与世界遗产评审工作,争取修改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基于主客体二分的现行世界遗产名录体制;

  ④关于人境合一的小尺度室外生活空间(如园林)的营建理论与方法:

  继续扩展中国对传统园林在空间、地形、建筑、植物、意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生态学、心理学、形态学、色彩学、声学、生理学、养生学、医疗学、体育学、游憩学、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新的开拓;

  在理性主义的审美理论之外,发掘、构建和推展中国式流动的诗意的空间艺术理论系统。

  探索新的设计手段,设计路线,设计方法;

  ⑤关于未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聚落空间的探讨:

  立足于对自然的尊重,冷静审视所谓未来高科技城市的隐患,并由此开展中国式的探讨;

  对此,钱学森先生"山水城市"的理念为我们打开了思路,立下了筚路蓝缕之功;

  ⑥关于中国的物质和非物质风景园林文化遗产体系:

  包括各级风景园林遗产的研究;风景园林史研究;传统造园文化技艺的研究与传承;等等;

  ⑦建立中国的风景园林的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

  这样的一套体系的名称,我称之为(室外)生境学,即关于人类在室外的生活、生产、生态的环境之学问的总称,其英文名称,我建议为(outdoor-)Living Environment,简称为LE。

  它超脱了自然还是文化,建造还是管护,视觉还是综合,植物还是建筑之分歧,回归到人类怀着敬畏之心在洞穴之外开拓生活空间的本意。其基本理论就是女娲学说。

  4 结论

  由于体制上的问题,我们学科现在的科学研究还相当落后,特别在大尺度问题上,我们还需要积极向国际同行学习。但我想强调的是,待我们的科研上去了,一定要有超越西方的志气,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待我们祖宗的成就被外国拿走,最后又出口转内销,变成西方文化"先进"的证据,我们将何颜以对中国人的子孙?

  我深信,再经过数十年或上百年,当人类摆脱资本增值利益的控制之后,就是中国风景园林再度大展宏图之时。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3)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0-5-5 13:58:56
王绍增先生的观点是对现行浮萍式的假学说的有理有据、实事求是的批判。假学说多年来在理论上如同“老鼠过街”,在实践上造成很大损失,已声名狼藉。但从理论高度做透彻批判,王的文章还是不多见的。水采田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09-9-14 21:28:21
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09-9-14 17:48:52
请哪位同学知道09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学生设计竞赛结果什么时候公布?望透露一下!谢谢!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