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喷水池-园林文化-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老话喷水池
[日期:2010-02-26]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风貌,风情,原是属于一定时代的。时代不同,气息不同,每一个细节,都压缩着时间。

  记得,现在喷水池那里原来叫铜像台,中心位置是一尊周西成站立的全身铜像,他着西服,系领带,右手插在包里,双目远眺,很有几分庄重、威风。铜像台往北叫广东街,往南叫南京路。广东街石块铺就的路面,也整齐方整,一遇下雨,街上水气迷离,路面亮亮的,像洒了油。街的两边,多是卖布的铺面。街之窄,窄到了两边铺面的掌柜、伙计,可以相望讲话。他们一边拿着尺子随意敲打成卷的布匹,一边即兴说着谁家嫁姑娘,在成都味摆了多少桌……悠然而自得。

  暮色苍茫,铜像台边上坐了乘凉的老人,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谈古论今。诉说着当年威西门、六广门、红边门闹匪的故事。有的则在路边打着赤膊下棋,周遭围了些观棋者。胶轮马车一路过去,“得得”的马蹄声就引起人的注意。那马不解人意,稍有放纵,路边就会有人高叫:“捡马屎!捡马屎!”马哥则低下身来,用原本就随车带着的小扫把,小心扫干净。于是,相安无事。

  每逢四月八,许多苗族男女来铜像台“跳场”。男的穿戴厚重,女的穿花戴银。他们拿着芦笙、唢呐、锣鼓、箫笛。铜像台、南京路、广东街一带,张灯结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天的公共汽车是停开的。芦笙呜呜作响,山歌长声吆吆。他们的活动很多,“牵羊”、“赶表”,又唱又跳。这对久居城市的人,是空间的一种延伸,不禁感觉到大山那边的日子原也是炽热、缤纷的。

  在我上小学四年级那年,一天中午放学路过铜像台,看见周西成的铜像被五花大绑了,有一辆起重机停在那里,准备吊起铜像。铜像几经风雨侵蚀,变得墨黑。这时,铜像前的石栏,铜像基座的青石,已被一方方撬开。四周的奇花异树,已被挖起。我那时对周西成此人也不甚了了,不知道为何要驱赶他。下午上学时,周西成铜像已经了无踪影,这历史的一幕,在我记忆里留存下来。

  以后,铜像台那里就被称作喷水池了。喷水池以它的新貌出现,四周绿树花草园林中喷出的水柱挺拔高飞,流觞曲水,喷溅到大气中,形成细小的水滴,让人身心愉悦,虽系人造,也是贵阳一道风景线。相比之下,一个是历史的滞重,一个是现实的飞扬。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气息,都是城市文化的载体、集体的记忆。

  再以后,喷水池形成环岛,还添了雕塑。喷泉依旧,装饰突现。人总为新的需求所发动。而今,喷水池环岛也渐成历史,犹如舍船而登岸一般。我身处鳞次栉比的高楼间,拥挤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城市和人生的况味迎面而来,不可遏止。

  卢惠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贵州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副编审。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曾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电视文学剧本和文学评论近百万字。出版有中篇小说《艺术部落的后院》、中短篇小说集《不设防的爱》、散文集《独自凭栏》等。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喷水池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