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俭堂,隐匿太湖之滨的千年私家园林-园林文化-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宝俭堂,隐匿太湖之滨的千年私家园林
[日期:2010-01-11]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学容   发表评论(0)打印



  深处山坞之中的苏州陆巷古村,面朝太湖,背靠群山,风景旖旎,在古时是许多达官贵人的隐居地,村内现保存的明清古建筑仍有30余幢,宝俭堂就是其中之一。

  曲径通幽处,宝俭堂深藏在一片橘林之中,若隐若现。宝俭堂始建于宋代,初名梦园,明初改为宝俭堂,占地6000多平方米,原为南宋左拯、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文学家、词人梦得故居,世代为叶氏后裔所居,现为苏州市民许青冠、陆惠霞夫妇所有。

  高高的葵花图案门档、精细的汉白玉户对,未入宝俭堂已感宰相气场。宝俭堂布局严整,座北朝南有3条轴线,中轴线上有正门门厅、轿厅、大厅、楼厅、中轴线南为正门住宅的前导空间,东轴线上有钟楼、楼房、东花园等建筑;宝俭堂小巧精雅,它保持了苏州旧时官僚府第宅园相连的风貌,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假山曲桥,形成明净开朗的园中主景,是苏州古典园林以小胜多的范例;宝俭堂浑然天成,不出宅院,即可将连绵的群山和浩淼的太湖尽收眼底,推开门窗,即可将探上墙头的果子摘入手中。

  然而,9年前,这座院宅却濒临毁灭。陆惠霞回忆道:“那时的宝俭堂,荒废好些年了,第一次入院,不夸张地说,我和先生是从外面爬进来的。”为了把名人故居修缮好,陆惠霞和丈夫费尽心思,园中一景一物皆深思熟虑而为之。为参悟苏式园林精华,夫妇二人将苏州、扬州园林都跑遍了;为契合名人故居的厚重文化,宅院楼阁各处都可见古时的砖额碑刻、楹联匾额,名人墨宝字画也不在少数;为保持古建筑风格统一,厅堂布局、家具摆设几乎都是明清时代的古董。陆惠霞说,当时园中两栋楼的大厅主框架已破损,为保证这个“古”,她将上海以及苏州市区的两座明清时代的楼都给原样搬了回来;为留住满园春色,园中四季果树、花草上百种,且按颜色、季节、高矮、形态错落布置。

  精致的宝俭堂得到良好口碑,很多国际宾客、国家部委领导以及文化名人都前来观光,中科院两位建筑方面的院士在游览宝俭堂之后,对许氏夫妇大加赞许,直夸“了不起”。

  修缮了宝俭堂虽然是风光无限,但也苦楚良多。徐惠霞说,修宝俭堂已倾其所有,2001年她们虽然才花10多万元购置这片宅院,但是修缮这座院子却花掉了3000多万元,至今还负债千万元。但是,陆惠霞却觉得很值得,因为她为国家出了一份力,留住了千年文化根,她很享受修缮这个园子的过程。也正因如此,在徐惠霞资金断流时,她的领导同事、亲朋好友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甚至还将房子借给她到银行抵押贷款。每每提及此事,徐惠霞都感动万分。

  徐惠霞说,目前,园林修好了,不过每年的银行还贷和几十万元的园林维护费还是让夫妻俩倍感吃力。现在,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一方面许青冠做生意筹措经费,另一方面徐惠霞想的办法就是“以园养园”。她介绍说,宝俭堂现在也走上经营之路,开办了园林游览、食宿、会务等服务项目,希望营业利润能补贴园林的正常运作费用。

  徐惠霞说,希望每一个到宝俭堂的人都能了一段园林情结。在宝俭堂,清晨,空山新雨,氤氲袅绕,花香掺杂着泥土芬芳扑鼻而来,恍如将人置于梦中仙境;正午,随意坐在园林的角落,伴着满园的湖光山色、名人古迹,细数阳光轻移的脚步,仿佛又回到南宋某一天;傍晚,赏满园的荷塘月色,倾听林窃窃私语和千年古井的汩汩声响,恰似无言的浪漫。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