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日本馆:绿色“紫蚕岛”-建筑小品|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世博会日本馆:绿色“紫蚕岛”
[日期:2010-05-01]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被称为“紫蚕岛”的日本馆是上海世博会国家馆中规模最大的展馆之一,外形十分低调,看上去像一只睡着的“蚕宝宝”。
被称为“紫蚕岛”的日本馆是上海世博会国家馆中规模最大的展馆之一,外形十分低调,看上去像一只睡着的“蚕宝宝”。

  被称为“紫蚕岛”的日本馆是上海世博会国家馆中规模最大的展馆之一,外形十分低调,看上去像一只睡着的“蚕宝宝”。它承袭了爱知世博会的环保理念,注重用科技来解决现实问题。在日本馆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款机器人的展示,这两款机器人可以处理家政、照顾老人,应对日本将要迫近的老龄化问题。

  和大多数国家的世博馆不同,上海世博会的日本馆没有找一位名气响亮的设计师坐镇,总规划师彦坂裕的名字是在记者几次三番的打听之后才得知。日本馆外形也一样低调,在众多体态花哨、极尽扭曲翻转之能事的场馆旁边,日本馆看上去像一只睡着的“蚕宝宝”。

  日本馆的爱称就是“紫蚕岛”。为了给日本馆起一个让人感觉亲切、琅琅上口的名字,日本专门进行了一个名称征集活动,从3588 个作品中甄选而出“紫蚕岛”这个名字。

  日本馆外观为淡紫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融合而成。弧形穹顶宛如生命体一般,与自然浑然一体。日本馆的外部会随着阳光的变化及夜景照明的变化变换各种“表情”,可以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加上岛身上突起的触角,充分地体现了“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建筑”这一理念。走入馆内部,给人最大的惊喜则是代表了未来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机器人技术。

  日本馆占地面积大约6000平米,高24米,是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外国国家馆中规模最大的展馆之一,预计2009年11月完工。

  沿袭爱知世博会的环境共生技术

  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是日本人的骄傲,特别是其中一些开创性的做法,让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爱知县经济交流部部长吉田真树至今仍津津乐道。

  吉田真树告诉《外滩画报》记者,爱知世博会公共场所的有些路面采用了高机能铺装技术,路面的排水性得到了很大提高,雨水迅速被路面吸收,不像普通沥青路面一样汽车驶过以后会激起大片水花。在有些停车场区域,路面覆盖了遮热涂料,能将路面温度从65℃降低到40℃。为了增加停车场的面积,科技人员在农田上铺上一层保护膜,经过一番加工以后变成停车场,而世博会结束以后,再将“停车场”拆掉,重新变回农田。

  此外,爱知世博会日本展区的外壳是用子编织的,可以充分采光和通风,减少了对照明和空调的使用。园区的路是用废旧轮胎碎块、沙砾等掺合铺设的。环保厕所直接由微生物和臭氧处理,将排泄物处理成清透的中水,可以再用来冲厕所和灌溉植物,共节约1000吨水。

  这些技术如今也应用在上海世博会的日本馆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在不隔断周围环境的境况下,以一种与环境共生的方式减低环境负荷,或者灵活运用自然本身所具有的能源。”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日本馆总规划师彦坂裕阐释了上海世博会上日本馆对能源利用的理念。

  等到日本馆竣工之后,人们可以看到弧形穹顶上的三个呼吸孔、三座排热塔以及透明夹层皮肤。设计师选择了透光、轻质、高强、可回收利用的夹层薄膜ETFE 作为建筑表皮系统,夹层中埋设有曲面太阳能电池,为建筑提供绿色辅助能源。

  日本馆的设计中还融入了一些古老的日本传统环保手段,人工雾气就是日本在没有空调的时代所采用的一种传统降温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人工制造的雾气,利用水从液体变成气体时从周围吸取热量的气化热来制造清凉的环境。

  “紫蚕岛”就采用了这样的技术,其墙表的喷雾系统可降温而不湿衣。呼吸孔与排热塔用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强化冷暖空气流通,同时具有采光、收集雨水、散水降温的“呼吸”功能,可减少空调能耗和照明用电。当夜幕降临,墙表照明明暗交替,建筑宛如生命体般缓缓呼吸。进入馆内,浅紫色的外表、骨骼与支柱融为一体,天花板自由过渡到地面,形成了宛如浑然天成的钟乳石洞窟般的全新景观,充分表达了展示空间的活力与流动感。

  彦坂裕表示:“爱知世博会会场曾经被整体当成了一个环保实验场,这次日本馆材料的回收以及循环利用将承袭爱知世博会的做法。”

  日本馆爱称

  过去、现在、未来三大主题

  和其他展馆相比,日本馆更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当前人类正面临着环境等诸多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技术也应运而生。为了使这些技术得到有效运用,人类还必须要重视‘心灵的联接’”。彦坂裕说。

  日本馆把“心灵的联接”具体阐释为对地球、人类、儿童的关爱。馆内设立了3 个主展区,分别代表“过去”、“现在”、“未来”,这种以时间的推移为轴线的结构,将使整个展示内容流畅自然。

  代表“过去”的展区以“联接的惊喜”为主题,讲述古时中日两国信息文化的交流结出的令人称奇的硕果。以遣唐使为开端,中日两国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技术交流,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化,在日本衍生出新的文化,逐渐演变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

  通过“西阵织”等展示(西阵为日本地名,古代是织工的聚集地之一,此地出产的织品以华丽高贵闻名,被称为“西阵织”),参观者可以看到中国技术在日本的传承,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些技术在得到艺术升华之后形成的新工艺。这些工艺在日本扎根下来,并不断地得到传承与发展。这就是“联接”所带给人们的“惊喜”。

  代表“现在”的展区以“从知识的联接到心灵的联接”为主题,讲述为解决环境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知识的联接”与“心灵的联接”必不可少。水资源问题、全球变暖问题、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也应运而生。在“现代”展区,观众可以看到拉小提琴的机器人,还有机器人灵活处理老年人生活事务的情景。

  代表“未来”的展区则以“心灵的联接与未来的和美”为主题,通过音乐剧的形式描绘人类实现和美未来的梦想,通过对地球、人类、儿童的关爱和个人细小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未来。在以山村为背景的舞台上,人们体验着未来的各项技术,这些技术将人们各自的活动和心灵联接起来,个人细小的努力将开拓出未来无限的可能。

  “未来”展区是整个展馆的最大亮点。在这个展区里,游客将在一个可容纳500人的传统制剧场中,欣赏到由中日两国导演联袂导演的舞台剧《拯救朱》。朱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鸟类之一,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上世纪中以来,朱几近灭绝。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陕西省发现朱后,中日两国开始协商朱保护事宜,终于拯救了濒临灭绝的朱。这部时长20分钟的舞台剧,将在世博会期间循环演出,每天36场。

  老龄化催生护理机器人市场机器人向来是日本世博馆的重头戏。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上,日本丰田馆等展示的载人步行的机器人、会吹小号的机器人、外形宛若真人的美女机器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科学家们也不会让参观者失望。日本馆展示总监若浩文表示:“相信参观者能够通过日本馆的机器人来畅想未来社会。”

  日本的机器人开发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除了最具代表的生产技术外,还包括各式各样的探测技术以及家庭运用等。但若松浩文告诉记者:“考虑到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我们认为展示内容应该更接近都市生活所面临的课题,因此将使用科技手段应对老龄化问题作为了主题。”

  对以日本为典型的都市社会来说,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问题将造成各个领域的人力匮乏,对于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将会成为迫在眉睫的事。同时,若松浩文和他的同事预计,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将催生一个对机器人具有需求量的市场。

展望空间(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造就了日本人的心灵)
展望空间(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造就了日本人的心灵)

  若松浩文告诉记者,届时展出的将有两款机器人。其中一款是丰田汽车公司的“机器人伙伴”;另一款是三菱重工的生活辅助家用机器人。

  丰田公司的“机器人伙伴”可以用于“家务辅助”、“护理及医疗辅助”、“制造及创作辅助”、“近距离的单人移动辅助”这4 大领域的服务,并且功能还在提升当中。丰田公司计划展示该开发过程中制作而成的“小提琴演奏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可以双脚步行,并且能协调双臂以及双手弹奏小提琴。它拉弓的动作能够和人类一样细腻,演奏时还能够掌握力量的强弱,甚至能使用左手做出揉弦技巧。但是,这款机器人的研究目的并不是为了进行演奏,而是为了使机器人能够广泛地使用各种工具。

  为了使机器人在未来能够活跃于“家务辅助”、“护理及医疗辅助”等领域,熟练使用更多的工具,丰田方面正在进行进一步研究,提高机器人手臂和手指的灵活性,使其具有更高的性能。

  三菱重工的机器人,其使用对象被设定为存在健康隐患的独居老人,平时可与通讯网络连接,具有看家、看护、报警、健康管理这4 项功能。此外,在和使用者的交流性能方面,目前的研究工作将帮助机器人记住生活必须的语言,在对话中同时进行走近以及注视面部等一系列动作。除上述功能外,机器人还能够向使用者介绍和传达网络信息。

  若松浩文表示,日本在世博会上展出的机器人绝对不是纯属表演性质的“演员机器人”,而是围绕演出主题运用了一些已经投入实际研究开发的机器人。

编辑:justin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