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仇保兴: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
[日期:2009-12-11]  来源:理论网   作者:赵 端   发表评论(0)打印



——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势在必行

  记 者:目前,不少城市提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请您先谈谈什么是低碳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仇保兴:所谓生态城市,是指有效运用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手段和文化模式,实现人工—自然生态复合系统良性运转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城市。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这两个概念联系密切,应该结合使用。低碳生态城已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天津、唐山、株洲、合肥、深圳、保定、日照等城市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的目标,其中有的城市已经启动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有的开始着手编制向低碳生态城转型的工作方案。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城市发展战略像生态化城市发展战略这样获得如此普遍的共识,生态城市发展战略是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各地之所以兴起生态城市建设的热潮,有深刻的背景。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幅超过2℃,沉睡在北半球冻土层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浅海所储藏的二氧化碳气体就可能被释放出来,地球将进入一个温室效应正循环的气候阶段,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有识之士陆续提出了人类文明的低碳生态发展方向。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建设低碳生态城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我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4%的石油储量、2%的天然气储量来推动占全球21%人口的城市化进程,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巨大,所以我国的城市化绝不能照搬以美国为代表的高能耗、低密度蔓延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如果按照美国模式,需要“三个地球”来支撑我国的城市化。走内涵挖潜式道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成为必然选择。

  记 者: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在我国现阶段是否具有较充分的可行性?

  仇保兴: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不但有必然性,也具备可行性。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有很多优势,第一,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具备大规模建设生态城市的“后发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城市化结果是刚性的,对发达国家那些处于扩张停滞状态的大城市而言,大规模地进行重新建设,其经济和生态成本都将十分高昂。欧美等发达国家降低一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所需的投资在200欧元以上,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仅为1/5甚至更低。第二,我国的农耕文明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耕文明之一,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有益于低碳生态城的建设。第三,我国正在推行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发展形态为低碳生态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四,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能够深化国际合作。正是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压倒一切的紧迫性课题,近年来很多欧美发达国家都有在我国合作建立生态城的意向,包括英国、瑞典、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意大利等都希望与我国一起探索建立生态城的合作发展模式。以城市为单元整体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还可以有效利用《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来获取额外的资金。也就是说,每额外降低一吨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就意味着能在碳汇市场上获取10欧元左右的外汇收入。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需要观念革命

  记 者: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时,应重点注意哪几个方面?

  仇保兴:正是因为城市的财富(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财富)蕴藏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之中,所以发展低碳生态城市需要科学的规划。首先要找准目标定位,而这个目标定位应该立足当地、面向全球,立足当前、考虑长远。二是要编制科学理性、与实际紧密结合、可操作的生态城市规划,规划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三是生态城市规划编制以后应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积极因素,为实现这个规划而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除此之外,生态城还涉及市民行为的低碳化,必须进行长期并一以贯之的感化教育。这是一个同样浩大的社会工程,是一场涉及世界观转变的革命。有没有地球生态保护的意识考验着城市的良心。

  记 者:您刚才谈到生态城市首先要找准目标定位,能不能具体谈谈该如何定位?

  仇保兴:总体上来看,生态城市建设要遵循“三可”原则,一是目标的构成应具有可约束性,也就是说能用这个目标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实践生态城,对社会各界有约束力,也体现道德和责任的双重含义。二是目标可分解性。指标体系不能停留在政府层面,必须把这个指标体系从城市的总体目标分解到社区,社区分解到家庭,以至于作为社会最基础细胞的家庭等都为绿色发展增添动力;同时从行业到企业也应该进行分解,促使各种社会活动者和全体市民都参与到生态城发展中来,这样生态城市的目标才能达成。三是指标体系的可实践性。即依据现发展阶段的国情和科学技术水平,制订合理的目标,以合理的成本和技术含量达到低碳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记 者:在生态城市的目标定位上,您认为哪些指标需要特别重视?

  仇保兴:生态城市发展的道路怎么走,全世界都还在探索当中,理论上也没有完整的体系,国家也尚无相应标准规范。目前要做的就是针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待指标体系成熟以后再上升为国家标准。根据一些地方的实践经验,如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我觉得应该包括以下指标:区内环境质量达标率、自然湿地净损失率、绿色建筑比例、本地植物指数、人均公共绿地、日人均生活水耗、日人均垃圾产生量、绿色出行比例、垃圾回收利用率、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市政管网普及率、步行500米范围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比例、无障碍设施率等。其中,绿色出行比例尤其值得关注。绿色出行意味着人们的出行尽量不要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就必须在步行和自行车道的规划和建设上花更大的精力,使城市的交通绿色化。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与机动化重合,所以中国要抢在人们习惯使用小汽车之前普及绿色交通,使绿色交通占据主要交通工具的地位,这样才能避免走上美国式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记 者:这需要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领导层要积极带头示范。

  仇保兴:领导人的意识对建设发展生态城市非常重要。在德国著名的生态城市弗莱堡,许多社团和地方官员都选择绿色交通方式上班。近期的一个夏日我在德国考察,有一个德国的部长西装革履地骑着自行车赶过来做报告,到现场时满脸通红,汗流满面,但他很高兴骑了五公里的路程到会场。在德国还有一些市长骑着特制的高大自行车招摇过市,让人们都知道这些是骑自行车的市长。政府官员带头之后,市民觉得原来骑自行车也可以这么高尚和时髦,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骑自行车。而在国内一些大城市,骑自行车会被认为是“老土”,从观念上阻碍了绿色交通的发展。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也都带头骑自行车,必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记 者:除了观念上的因素外,城市规划上也要方便老百姓出行才能推动绿色交通的普及。

  仇保兴:对。在制定城市交通规划时,首先要在交通规划中把步行和自行车、使用公共交通出行作为重点发展目标。每个住宅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应包括:多少分钟的步行距离能够抵达公共交通的发车点和地铁口,邻里街区的服务设施应该齐全,避免出现依赖小汽车的规划模式和空间布局。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目标必须是至少能够减少50%的小汽车出行,这个指标对中国很多城市都是重大的挑战。

  记 者:生态城市规划中还需注意哪些方面?

  仇保兴:一是在土地利用方面,城市内部要尽可能实现混合的综合商务和居住功能。只要没有噪声、污水、空气等的污染,各种产业与居住功能应该在空间上尽可能地混合,尽可能减少不可持续的钟摆式交通出行模式。二是在绿色基础设施方面,生态城镇的绿色空间不应低于总面积的40%。这40%中至少有50%是公共的、管理良好的、人人可以进入的高质量绿色开放空间。当然这40%中也应包括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尽可能使生态城镇的绿色空间将更为广阔的乡村田园连在一起。三是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生态城镇在节水方面应具备更为长远的目标。要明确循环战略,要求开发建设不会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冲击,而且在城镇建设之前和之后都不应该对水生态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可持续的排水管理”,将雨水、洗澡水、洗衣水等进行循环利用。四是在防洪风险管理方面,生态城镇要以合理的工程措施,更重要的是以非工程的措施来应对雨洪的威胁。所有的生态城市都应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学会与雨水和洪水和谐相处。五是在城市设计方面,街道、公园、公共场所、公共空间都要进行高水平的设计。基于“为生命进行建设的规范”和“街道设计原则”,把城市的建设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积累的容器,使其得到永续发展,这种资源会不断地增值,现在的建设就会成为后代的财富,只有这样,城市的价值才会不断提升。同时,要在建筑的全过程制定严格的管理方法,减少开发建设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六是在住宅管理方面,目前应首先依据65%以上建筑节能标准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要求在房屋内配置实时的能源监控系统、实时的通信、高速的宽带。在建筑材料上必须体现高标准的节能性。最后一点,在废弃物处理问题上,要求市政垃圾的处理程度和回收水平达到100%;所有的开发建设应当通过规划设计实现既定的目标;在处理本地区的垃圾废弃物时,应当考虑如何将其作为燃料,获取生态城镇所需的热能和电能资源。

  灵活运用适用技术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记 者: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需要适用技术作支撑,不然就只是美妙的设想,那么,目前中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需掌握哪些关键技术?

  仇保兴:在生态城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应集中力量,突破低碳能源、低碳建筑、绿色建筑、雨洪利用、水生态修复、绿色交通、污染减排、垃圾循环利用等一批低碳生态城核心技术:

  第一,太阳能屋顶计划。目前,太阳能电板价格只有金融危机前的1/3,原料价格只有原来的1/4。我国太阳能电池板的产能已居世界第一,以前主要依赖出口,此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大,因此应该大幅度扩大内需来促进其发展。

  第二,低冲击开发模式。低冲击开发模式的主要含义是让城市与大自然适应性共生。共生的概念最先是从城市的规划建设前后应不改变原地表水的径流量开始的。如果城市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建筑、小区、道路都可充分渗透吸收雨水,那么暴雨来临时雨水溢出要很长时间。现在有许多城市因为大部分建成区的地面完全不渗水,下雨几分钟后街道就变成了河道,雨量再大一点就会引发严重的内涝性洪水,城市内频繁出现水灾。而自然界森林从第一滴雨开始植被和土壤都能吸水,水漫出来到小溪需要三天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城市做到这一点,无疑是模仿自然界的模范城市。

  第三,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水再生利用工程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水再利用的问题不仅是水量和水质问题,有足够的水量和洁净度还要有合理的空间分布,以有利于废水的就地再生、就地利用。

  第四,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也就是在一个小区内,把太阳能、风能、电梯的下降势能、沼气能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内部的可再生能源网络。这样就使居住小区从能源消费场所转变为能源的生产体,把依赖大电网的能源供给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五,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TOD)与“双零换乘”相结合的绿色交通。把地铁、主干道的公交与自行车的换乘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地铁到一般公交的零换乘,以及地铁或一般公交与自行车的零换乘,下了公交就可以租一个自行车,刷卡或投币就可骑到家或邻近的自行车停放站。这种零换乘系统建设起来后能够大大降低交通能耗,而且可以大幅度地净化城市空气,从而鼓励更多的市民骑车或步行出行,形成绿色交通的良性循环。

  第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循环利用技术。生活垃圾应该强调从源头处理,走减量化、再利用、循环经济(3R:Reduce,Reuse,Recycle)的道路。所有可以化解的垃圾如肉骨头、蔬菜、鱼刺等剩菜剩饭每天由专人收集,送往小区的生物化解器,过几天就可变成肥料用于绿化。同样,报纸、杂志、纸板、箱、玻璃瓶、建筑垃圾等也应全面分类回收,高效处理,再生利用。

  第七,建立各建筑单元二氧化碳排放动态监测评价系统。目前在深圳建科大楼里运行的深圳大型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就是很好的尝试。在深圳,目前已经有60多栋绿色建筑实现了动态监测,使我们能够动态、实时地观察和控制这些建筑的能耗情况,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超耗能建筑的问题,最终使整个深圳市的建筑能耗逐年减少。

  记 者:应该讲这些技术要全部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也需要时间,眼下有没有简单一些的技术?

  仇保兴:其实适用的技术有很多,有的非常简单。以深圳的建科大楼为例,其中并没有运用非常复杂的新技术,而是通过采用不少适用、低成本的技术——如自然通风设计等,在深圳的过渡季节可减少三个月左右的空调使用。深圳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一是通风,二是遮阳,三是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应用就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其实,我国各地有不少与地方气候相适应的传统建筑与构筑物,像皖南的徽派建筑就设有通风口、天井,夏天打开建筑里的地窖封口就有冷空气出来,非常凉快。这些建筑是非常生态化的,不消耗任何能源。此外,陕西的窑洞也是其中一种传统绿色建筑,它是冬暖夏凉、非常节能的传统建筑。所以,我们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时,应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的生态思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

  低碳生态城建设要避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目标

  记 者:由您任项目总负责人的《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已经完成,您提出了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路线图,能否在这里把这个路线图简单勾勒一下?

  仇保兴: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第一,要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气候条件下进行低碳生态城的探索,特别是在盐碱地、荒滩地等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进行低碳生态城的规划和建设。如果在这些地区都能成功建设低碳生态城,将对其他地区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第二,要在低碳生态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建立不同类型低碳生态城过程型、动态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程度对低碳生态城进行分级评价,指导低碳生态城的后续建设。第三,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合作机制,调动包括政府、科学家、设计师、建造师、物业管理、房地产商、材料供应商、业主等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推进低碳生态城的建设。第四,充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敬天、顺天、法天、同天的原始生态意识,传承并弘扬千百年来聚积下来的地方建筑文化传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第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低碳生态城的规划建设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生态城的经验教训,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记 者:目前,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进展状况如何?能否介绍一些比较成功的探索?

  仇保兴:目前我国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深圳光明生态城,以及湖南株洲市和合肥湖滨生态城正在规划建设中,还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到低碳生态城实践中。据估计目前有十几个城市已经在实施生态城市计划,有20多个城市已经在着手规划生态卫星城。中国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世界上生态城市最多的国家迈进。比如,温家宝总理与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共同签署了在中国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定。天津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指标体系体现了复合生态原则——经济蓬勃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业注重生态环保,并以服务业为主体。在生态评价上,体现了生态能量的要求,必须是紧凑的、宜居的、自我创造就业的城市,探索在盐碱地上构建社会的生态网络,而且由生态河、生态链、生态走廊逐步向沿江、沿渤海湾延伸,交通是低能耗、低污染模式,倡导高密度混合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再如曹妃甸生态城,占地80平方公里,在荒滩上进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尝试,主要从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新途径,并致力于生态城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在这方面,创新使用了多种评估工具,从零排放城镇、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开发新能源、中水回用、回收利用废弃物等理念,来探寻生态城市的开发模式。

  记 者:据我们了解,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整体规划或规划中的一些项目和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背道而驰,您认为建设生态城市需纠正和防止哪些问题?要让生态城市从目标变成现实,我国城市需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仇保兴:生态城市尽管提出了30年,但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生态化过程中尚未定型的城市。我国各地的气候、地质、生产力水平、文化习俗等又大相径庭,因此在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并无直接可复制的先例,在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低碳生态城规划建设必须本着“干中学”的精神进行探索和实践,注重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注重“从下而上”的创新途径。需要指出的是,低碳生态城规划建设要避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高目标。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应当是建设成本可负担、发展模式可模仿、自身发展可持续的城市。

  记 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