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昕:做事情,不是做建筑-人物访谈|园林新闻-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曹晓昕:做事情,不是做建筑
[日期:2009-05-31]  来源:ABBS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曹:现在中国99%的建筑都是半成品,在半成品里还揉了好多砂子。建筑施工图完成的都是非常表面的设计,大部分建筑师把70%~80%的精力都花在设备综合这些纯技术工作上,而真正充满人文情怀的设计,处理生活的能力都没有体现。每个房子看起来都差不多。博物馆我们可能会设计得细致点,但最后的展陈总是不完善。有一个资深建筑师在向我介绍他做的商业建筑时,说:“这个房子现在已经挂上广告了,没法看了。”我当时很奇怪,你是在做一个商业建筑,要有商业生活,应该把广告考虑进去,广告也可以做得很精彩!现在很多大师都受邀为顶级品牌设计商铺,Louis Vuitton,Armani等等,都做出了很漂亮的商业建筑。还是那句话,如果只专注于建筑一件事,说房子,想房子,做房子,反而是不专业的。建筑就是一个博大而广阔的领域,不能局限在房子、窗户、玻璃这么简单的事情。

  赵:但建筑师有时也很无奈。像广告、招牌、灯箱这些还算好考虑的,但如果使用者在公共空间给你放几盆绿植,位置不合适,或是弄个俗陋的地毯,看着都很别扭。这就需要社会大众整体审美素质的提高,具有尊重建筑空间的心态。

  曹:这方面我也有体会。以前做北京市检察院时已经考虑得很细了,在室内设计了摆花盆的花槽,但后来物业买的花多了,就随便放了几盆,很影响室内效果。人是很复杂的动物,行为也很复杂,但你只要想了,控制了,就比不做强。要达到完美的境界,需要所有的参与者——建筑师、物业、使用者都达到同样的水准,这样的要求就太严格了。

  赵:为什么星级酒店通常会很讲究?这是整个管理团队控制的结果,从服务到摆件,都会武装到牙齿,不会让设计太走样。而很多政府建筑,甚至奥运建筑这样重要的项目,都还没有形成相对专业的管理团队。

  曹:回到建筑设计上。以前我对那种静默而淡定的建筑,有点信心不足,现在做了一系列突破原来界限的设计,我发现建筑有时应该是内敛的,甚至作为背景出现,真正活色生香的是其中的生活。房子是生活的载体。从去年开始,我做的房子开始变淡了。

  赵:室内设计的圈子里最近流行一个词——“素设计”,说的也是这个。我刚才就想说,建筑师在把建筑介绍给别人的时候,他心底的自信不是来自于建筑的形式、材料,而是他已经周到地考虑了在建筑中活动的人的行为,为他们提供了有独特精神的场所,能让进入其中的人产生化学反应。假如大家都在形式的层面,讨论这个房子好不好看,就算找到一个貌似好看的形式,也不能让设计者真正产生自信。自信应该来自建筑为使用的人制造了快乐。

  曹:我不是说所有的建筑师都要来做室内设计,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在扎扎实实做了一次室内和家具的设计之后,我对建筑内部空间,甚至对于建筑设计这件事的认识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房子我以前一定会加点力量去处理,现在就把它“淡”掉了,因为我知道,“淡”掉了,后面设计的延续,还会呈现精彩纷呈的场面。建筑仅仅是人感受的一小部分。好的建筑师不一定要让人意识到建筑如何强烈,而是让人意识到他所营造的生活是感人的。原来我总认为建筑是高于一切的,当然建筑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对于某些界面的处理,我会做得更“淡”了。其前提是我能对后面的设计效果进行控制。

  赵:当空间的氛围真能打动使用者时,他就会尊重这种效果。正是因为很多空间的设计没有太多的美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打动,才会促使他用其他的方式改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的眼界其实已经开阔了许多。很多建筑师也已经意识到要“武装到牙齿”,但功力未必到达那个层次。

  曹:应该鼓励建筑师多去跨界。我现在参与一个文化中心的设计,我基本上是一个组织者,组织一些艺术家创作景观艺术品。建筑永远是个载体,可以为艺术品提供空间,但如果其中没有艺术品,没有东西,将会非常空洞,声嘶力竭。我更推崇做事情,而不是做建筑。设计不再是枯燥的,而能把方方面面都串联起来。

  赵:当你具备了这种心态,恰恰能更甲方更好地沟通。他不会觉得建筑师高高在上,无法参与。建筑不应该让甲方觉得有那么大的专业差距。其实就把它看成做事情,我觉得特别正确。

编辑:royal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