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祠景区-国内名胜-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湘妃祠景区
[日期:2009-04-07]  来源:中国旅游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湘妃祠座落在二妃墓的东北侧,它濒临东洞庭湖,远映岳阳甑箪山,后以苍翠柏为屏,祠宇为三进庭院式,是为纪念虞帝二妃而建的。

  湘妃祠始建于何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浮江至湘山祠"。唐.巴陵令李密思《湘君庙纪略》载:昔人有立湘君祠于此山,复谓之君山,其庙宇为秦王毁废后,亦久无构置。宋代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李邕为岳州知府,他与参军茅无竟等为纪念舜帝的两个妃子在君山修建湘君庙,内供湘君神像。清道光《洞庭湖志》载:明弘治五年(1492年)初通判李士侪重修拓其制中为大殿,后为懿范宫,前为门周围缭以撰,明嘉靖初(1522年)郡守韩士英重修。当时,诗人孙宜为此庙写了一首五言古风,最后几句是:凄凄湘君调,惋惋舜帝吟。载歌屈原咏,落日愁沾襟。把传说中的二妃与实有其人的屈原相提并论,因为诗人同情他(她)们的共同遭遇。尔后,二妃之庙或祠,无辜受毁,失其所在。到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他为巡阅水师来到了洞庭湖,游览了君山,整修了湘妃祠,并写了洋洋洒洒四百字的祠联,给湘妃祠增加了天下第一长联的色彩,把人物、故事、风景、名诗词溶为一体,堪称联中一绝。后该庙或祠毁于文革时期。

  现建的湘妃祠由李水生设计。该祠是以《巴陵县志》嘉庆九年图舆为蓝本,以清式砖本结构的单檐殿宇、一轴线为主本庭院式、两边为砖石结构的骑马墙、三进殿宇相对封闭空间的布局手法;总建筑面积1003.8平方米,1986年9月1日竣工开放。整个湘妃祠均用民间小青瓦盖面,素而古朴。白的院墙,青色的屋面,与青山遥相呼应,白墙与蓝天绿树,相映的协。祠的大门采用红墙,红墙的庄重、吉祥,给人们一种神秘幽深的气氛。因为古代用火来驱赶猛兽,保护人们的安全,所以后来人把皇宫、祠庙刷为红墙。

  湘妃祠整体结构为三进制。一进为四柱、三间、三殿牌楼式,金黄色的玻璃瓦,深红色的墙面雕着各式各样的浮雕,两侧采用双弹弓垛的骑马墙,两层小青瓦重叠为90,形如古代的弓一般,再在前后两头堆雕龙头龙尾,形如青龙卧在上面,如生。进门的正面是湘妃祠的主要装饰之一,红粉墙,金黄色的琉璃瓦,白色花岗岩的石鼓拱门,前面一对汉白玉的石狮,给湘妃祠增加了十分神秘的色彩。湘妃祠大门的墙上方由两条龙捧着湘妃祠的三个金色大字,东边是五只羊在柳树地上看日出,这图案叫五羊看日,西面是犀牛望月,岳阳地方称之为日月同辉图。羊是祥字的古体,但又与阳同声同音;犀牛指晚上的西边,羊与牛是祖先最早驯养的,称为吉祥图。南面的红墙上,为九嶷山图,北面是烟波水浮的君山。一进门,正面悬有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撰写的长联,全联共400字,号称天下第一联。此联一气呵成,把君山的风光名胜描写得淋漓尽致。二进为前殿,有武将镇守,两边是厢房。金字垛的骑马墙,上雕有蝙蝠寿桃,蝠是福的同声,为福寿的意思,三进的殿台上堆雕如意兽的浮雕,它似龙非龙、似虎非虎,栏杆上雕刻八仙所用的工具,每件暗代表一个,民间称为暗八仙。正殿上方,悬挂有一块黑底金字匾,上书渊德侯。因为相传娥皇女英殁水后,被天帝封神为渊德后,后张之洞修复湘妃庙时,尊湘妃二神为渊德侯,故有此匾。走进正殿,香雾缭绕,大殿内台上供奉有二妃塑像,4尊侍女塑纷立两旁。据祠里的人讲,二妃塑像刚供上去时是面带笑容,可是,供了几年,如今二妃皆由笑容转变为凄凄含泪神情。此中真味谁识?

最佳旅游时间:岳阳及洞庭湖的气候,处在中亚热带过渡地带,温暖湿润,春夏冷暖气流交替频繁,夏秋晴热少雨,秋寒偏早。年平均气温为16.5摄氏度到17摄氏度,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无霜期约270天,最佳旅游季节是4月到11月。

编辑:理想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