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兰:山地城市公共绿地的防灾研究(图)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规划设计频道理论探索  rss订阅
      高级搜索 
杜春兰:山地城市公共绿地的防灾研究(图)
日期:2008-09-17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我要评论()



 

重庆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杜春兰第三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上发言

重庆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杜春兰第三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上发言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2008年9月13日,第三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在南京顺利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建设部城建司、南京市政府、江苏省建设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上海园林学会、台湾造园学会、南京市园林局、上海市园林局、许昌市园林局、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单位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著名风景园林师等。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和南京林业大学主办,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和中国风景园林网(www.chla.com.cn)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就城市绿地的减灾避难功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重庆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杜春兰的发言:

  我们重庆其实不是重灾区,但是跟灾区是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城市,这一次成都四川,汶川受灾,所有的应急物资,路上运物资的通道都是从重庆经过的,这一点我们深有感触,我们自己学院先后投入抗震救灾之中,包括到现在仍然在做这个工作,教师有90多名,学生有100多名,我们从六月份到现在三个月,一个暑假一天都没有休息,做到现在,在这个抗震救灾之前呢,在去年八月份的时候,其实我们这个小组已经申请了一个城市公共安全的一个课题,是一个科委的课题,我们今年三月份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叫做城市公共空间的防震避灾,很巧合,这次512地震,我们的课题非常有用,今天在这里跟大家汇报一点感受,在最后我会加一点我们抗震救灾的初期成果的汇报。

  第一个特别讲的是山地城市公共绿地防灾的研究,山地城市跟平原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几十年来,我们学院的老师一直在研究山地,从山地的规划、山地的建筑,山地的景观,山地的技术,山地的交通我们都形成了系列的研究成果,山地是地球上支撑系统的重要组团,这个我不多说了,全球有五分之一的是山地,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多山地区,所以2005年全国建制市661个,其中山地型城市231个,1900多个县城中,960个山地型县城,而且多集中在西部和东南沿海,所以西部又是地形最复杂,地质状况最复杂,地形地貌最多样的山区,重庆是全球,世界上的山区城市,我们来自于山地,所以对山地深有感触。

  目前的城市灾害有非常多的,有14类,山地城市主要面临的灾害就是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在512之前,我们有30年的时间,我们重庆一直都划为无震区,所以我们做设计从来不考虑防震,到底近十年,根据国家规定,我们考虑了六度防震,现在仍然是重庆六度防震,但是我估计以后重要的建筑要加大防震力度。

  第二,山地灾害,山地灾害是威胁人类的重要灾害之一,地质灾害又是重中之重,前面讲了,山地城市是灾害的多发区域,目前随着城市化建设,现在这个速度非常快,在山地很多地方我们大家都知道,很难建成宽阔的大马路,现在随着趋势的发展,道路越建越宽,高楼越建越高,逢山开路,逢山过桥的东西太多了,这样对山地城市的破坏非常大,我们叫破坏性的建设,建设性的破坏。所以山地城市现在面临很多问题,山地灾害的类型分为自然灾害和人文灾害,还有山洪和洪水灾害,这个也非常重要,我们一般是一年涝一年旱,这样的情况,还有土壤的流失造成的土壤侵蚀,这是地质灾害。

  山地灾害的特点首先是多样性,种类非常的多,常见的多发的有几十类,既有自然灾害又有人文灾害,自然和人文因素互为交叉影响,人文因素导致了一些自然因素的高发。

  我们的山地城市多在西部地区,西部发展缓慢一般都是山地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它要发展、要建设、要开发,尽管是保护的原则,但是开发还是在前,所以这些都产生了一些新灾源,威胁了城市的安全。

  还有复合放大性,一种灾害的发生引发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灾害,比如这次的堰塞湖。还有一个就是人文性。

  这样我们总结起来,山地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

  第一,我讲过,山地城市建设,突破了山地平原化的人造景观,我们长期是住在以山地这个课题为研究对象的这样一个大学来说,对我们的警示非常强烈,我们感觉担子非常重,破坏了自然地貌的平衡与稳定,加速了地面的侵蚀、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统计资料,重庆2003年,这一年,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发生有941起,具体的数字我不多说。

  第二就是城市化改变了地表水的循环过程,加剧了对地表物质的冲刷、剥蚀、迁移,加速了河湖淤积,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性,以前这边的水非常清澈,现在可以看到两江交汇处非常明显的,嘉陵江仍然清澈,长江已经浑浊不堪,和这个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城市化改变了自然生境条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生态环境的脆弱导致了环境失去平衡能力,各种由自然生态失衡导致的灾害时有发生,对大自然的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第四是人地矛盾突出,山地城市都是坡度以山地为主,在我们那边,一般国家规定是大于25度的地方不能住房,大家想象不到大于25度的地方怎么建房,对于我们来说很轻松,小菜一碟,我们随时可以建出来,这个另外有一个负面效应,那么高那么陡的地方建房,势必对地形地貌有一些次生的破坏,尽管我们采取了当地的建筑形式,但是肯定会有破坏。同时由于人口和工业的高度集中,对环境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各种压力频繁发生,这次512已经有这样的规律产生。

  第三我想讲公共绿地的抗震救灾的研究,历史上的研究非常多,欧洲早就有田园城市,有机疏散,都想把绿地形成一个体系,人们可以瞬间到一个绿地系统,一个大的绿地公共空间,它虽然是一个城市规划的理论,但是我们从这个角度看仍然有一些指导性的意义,我们国家元大都的时候已经有一些避灾的理论和实践。今天来了日本的专家,我这个就不多讲了,日本的经验我大概讲讲。

  日本重视公园的防灾作用由来已久,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40%的房屋夷为平地,地震中死亡90%以上的人是被火烧死,城市里绿地和公园等公共场所对灭火和阻止火势蔓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效果比人工灭火高出一倍以上,所以他们的结论就是要加强建筑物和土木结构物的抗震性能和耐火性能,另外在道路两旁植树,确保消防用水,对居民进行防灾训练。1956年制订了城市公园法,1973年制订了城市绿地保护法。可以看出来他们的重视程度和经验。目前我们国家的现状,特别是山地城市的现状,城市的绿地在防灾方面的功能非常薄弱,因为大多数的城市绿地规划都是从城市景观营造的角度进行,还有绿地的规划只重视绿地的数量而没有重视绿地的质量,还有其他的原因。

  为什么说绿地系统防灾功能比较薄弱,因为山地城市的地形条件复杂多变,城市用地,往往被山脉、江河、冲沟等等分割,城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不能像平原地区那样采取集中紧凑连片的布局,而且必须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布局,居民点也被山地地形分割,根据山区的特点,山区的布局结构,我们认识一下一般有哪些形态。

  第一个是组团式的布局结构,中间很多组团,被大山大水分割,这个跟重建平原城市是完全相反,还有带状布局,第三串联式的布局,通过一些道路串联起来,所以在山地城市经常是城市中心区和城市中心区到农村的城郊组成,这是很正常的山地城市的结构。这个是重庆的星座式的布局结构,很多中心,然后经过若干的连接,有可能是大山,通过隧道,或者是江河。这样为我们研究山地城市的绿地建设提供了直观的条件。山地城市和一般的城市的布局结构很不相同,它不是集中连片的布局,是有机分散、分布集中布局,这个从环境景观和城市营造都是非常有特色的。

  为了适应地势的需要,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因为山河丘陵河谷的存在又影响绿地系统的形成,我们想形成一个网络,还需要加强下一步的工作,所以城市绿地防灾减灾的功能还比较弱。

  山地城市的绿地的系统化、网络化建设困难重重,绿地建设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城市绿地的防灾避灾工作相对落后,我们这次做就发现没有前期资料,非常难。

  发展趋势,一个是趋向网络化,第二是区域化、第三是有机统一,第四是将森林引进城市建设。

  这边有一个山地城市绿地的整个的关系图,不多讲了。

  有一个防灾的措施,宏观是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地区放在避灾绿地评价和反馈机制,救灾管理系统根据灾害发生状况,分为三个时段,即平时、警戒期、灾害发生期,以及各个阶段怎么做。

  中观是探讨适合山地防灾避灾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防灾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遵循的原则,另外这个基本条件,比如说规模、位置,还有防灾公园周边的灾情不要影响到内部安全性,地质灾害发生时,公园内没有发生灾害的因素和扩大因素,就是说公园本身就是安全的,如果这块地本身就是灾害用地,不能做为防灾用地,现在很多城市建设用一些高危用地用来做公园用地,这是不可建用地,这种是不应该的。

  安全性的评价:第一个地质的环境应该比较安全,不会出现二次灾害,环境的开阔,避开低洼多水地段,防灾公园周围有多水地段。

  防灾公园的服务半径我们也有考虑,有效避难面积我们也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比如五十公顷以上,怎么样,二十公顷以上怎么样,十公顷以上怎么样。另外还特别强调公共配套设施,这个是要平灾结合,是一定要有卫生、环卫、广播、照明、卫生、医疗急救、停机坪,我们虽然不是直接受害,也是振荡很厉害的地区,当时512以后,很多人跑出来,不知道怎么办,所有的通讯都中断了,一片恐慌,就是广播系统没有跟上。

  另外介绍一下重庆市的避灾公园,2006年重庆市将花卉园确定为避灾公园,512以后,三分钟这里涌进十万人,这里平缓的地只有六公顷,这六公顷还有大量的植物阻挡,这里居然涌进五万人,后来第二天预报有余震,让学生不能回去,又涌进六万人,短短时间涌进十几万人,当然它是发生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有很多配套设施不完善,比如大量的人工水湖是不合适的。

  最后一项,我汇报一下抗震救灾纪实,我们学院从5月29号到6月2号,我们院长亲自带队到了灾区考察,最后由建设部和四川省建设厅统一给我们下达了任务,我们就承担了平武南坝,大家知道夷为平地了,整个江油市,还有阿坝的小金县,城镇规划、村镇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我们都在做方案。

  这是跟当地的人交流我们的东西,因为灾前的东西都没有,牵涉到很多当地人的切身利益,产权所属,我们都重新建,所以要进行非常仔细的调查,调查到村村户户,这是当时的现状,工作的现场。

  记忆长廊控制图,就是过去的记忆是什么样的,我们进行一个控制,不是说毁灭就消耗掉,要作为一个记忆。

  这里看一下江油市, 512建设规划要在三周内完成,是超常规的,江油市有37个乡镇,87万人口,19个人分成八个小组进行现场探勘调研,我们的学生老师50个人四次前往灾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这只有一两个图,承载力分析,受灾程度分析,虽然只是一张图,却是我们十几个人两个星期的成果,所有的地区都要看。

  另外我们给最后大家一个汇报,小金的旧城改造,小金属于阿坝州,我们要从头建起,旧城改造,还有小镇建设详规。另外就是一些细节,比方清真寺节点,有汉族藏族羌族的聚居地,还有城市的鸟瞰图出来,工厂区的夜景,红军会师广场鸟瞰图,小金是红军会师的地方,小金县城旅游接待中心,红军会师广场,还有重点的节点,民俗风情村,中心广场,等等,这个规划我们现在已经到汶川的中心去汇报了几次,而且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的汇报就到此,谢谢。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oyal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