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运河风貌带整治规划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园林工程频道工程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解读古运河风貌带整治规划
日期:2008-06-27     来源:江南晚报     作者:   我要评论()



    从泰伯开凿泰伯渎开始,无锡与运河的缘分已经长达3000年。运河给无锡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沉积。自无锡开始打造“山水名城”的巨大工程,环绕城区的9公里运河就被列为重点目标。近日,几经论证的规划方案终于出台。本报特请主持规划的市规划局规划编制管理处处长吴珂,对有关焦点问题予以解析。
  

    [观念 “时尚”转变只为超越]
  

    现在公布的《无锡古运河风貌带(环城运河段)综合整治规划》,是通过招标,由大原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李祖原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完成的。期间,无锡多名文化专家、设计师参与了工作,并经过各级领导多次审查,几经修改。其关键之处,是将吴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这3大影响无锡城市命脉的核心元素贯穿始终。
  

    转换传统思维,规划超越了环境整治、旅游开发的普通层面。所谓观念的转化,有3大亮点:
  

    传统航运经济→未来美学经济 环城运河彻底告别水运贸易、工业运输的角色,成为旅游、文化、创意、休闲、生活的载体;局部建筑景观整治→整体城市开发 环城运河整治,不是一个个小景点的连缀和营造,而是整个无锡“大格局大战略”方向性的一个探索;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品牌打造 环城河沿岸文化景观、历史古迹丰富,综合整治不仅限于文物保护。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展示其价值,挖掘出特色,并将其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城市名片”的一部分。
  

    [定位 贯古通今追求协调]
  

    自2005年无锡市城市投资发展总公司开始对环城运河进行河道清淤、两岸环境改造后,关于环城河整治的方向与方法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针对已公布的“四门八景”方案,也有不少争论之声。据了解,目前的方案虽几经修改,但仍属概念性规划。不过规划总体定位方向已定:整体尊重旧城“龟背形”格局,空间划分上以河道为中心,向外形成3个不同级别的控制区。
  

    ①核心区:沿岸两侧30~50米范围,即在运河水上和两侧观光视线可达的地区。其景观要求为“彰显古代,突出近代”;
  ②缓冲区:与核心区相邻的,需要严格控制的地区。以“融合现代,和谐协调”为原则,保护景观风貌的过渡性;
  ③外围城市空间背景区:对核心区将强调江南民居及园林文化类建筑、体现民国工商文化类建筑,以及有特色的能体现现代文化的建筑;对历史建筑,采取修旧如旧的办法,恢复其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地方特色;对民国建筑,采取有条件的修复和重建方式,以体现其中西合璧的风格。
  

    对缓冲区内不符合控制风貌的建筑,采取“基因移植”、“建筑美容”等方法,进行“穿衣戴帽”式的改造。规划根据这一原则,按照环城河不同地段的功能划分,对建筑风格、色彩、河岸、绿地系统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范。使其在白天和夜晚有不同的景色。
  

    [落实 治水修路沟通文化]
  

    环城运河整治的目标将落实在“治水修路、整地兴业、建筑景观”12个字概括的6个措施上。目前正在紧张进行的水利设施建设、河道清淤、水体治污是第一步。而旅游线路的组织,也不仅是水上游船一个方案。在“文化导向、强化主题、突出品牌”的导向下,将围绕沿线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点,进行文化主题性开发。通过水上、陆上的交通联系,形成各景点间的互动。最后实现环城运河整体的城市主题旅游品牌效应。
  

    作为一个运河穿城、因河而兴的城市。目前围绕运河沿线,正在实施的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工程还有惠山古镇、清名桥沿河两个。这两个街区的规划方案亦已通过了市府批准。在环城运河的整治规划中,充分考虑到了与这两个街区的贯通和协调。环城运河妙光桥至清扬桥(文化宫桥)“望湖薰风”一段,自然与古运河相连,可以沿河直达苏州。从西水墩向南,则可进入梁溪河景观带,直入太湖。至于从吴桥黄埠墩沿着龙头浜游惠山的“乾隆皇帝下江南”线路,只要疏通河道,也是应有之想。
  

    [亮点 历史陈迹焕然新生]
  

    《无锡古运河风貌带(环城运河段)综合整治规划》“运河环城、四门八区”方案中,除了重建无锡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城门外,还唤醒、激活了许多湮灭在时代剧变中的历史陈迹。
  

    首藩方岳坊 淘沙巷朝阳广场南侧,南长桥南堍,耸立着两根斑驳的石柱,这对前几年重新竖起的石柱虽很不显眼,却是一座著名牌坊的遗存。从遗留下的那个护柱狮座的精致上,可以猜想出它褒奖的是一位名人。这是明代皇帝为褒奖无锡籍的封疆大吏龚勉(1536~1607)而敕建的。在牌坊以西,一向被无锡人认为“破破烂烂”的新民路上,还残存着几十幢清末民国初的建筑,是传统江南“枕河人家”的遗存。其中13号一幢沿街三开间,二造进深,既有转盘楼梯,开井里又有玻璃天棚。这座绿树婆娑的院落自1860年起建,后来不断添建,是无锡目前难得一见的江南“前店后坊”式店铺建筑,保存了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复杂变化。在这片被无锡人称为“淘沙巷”的狭小地域,自宋代起就是“锡山驿”的所在。在现代邮政、通信业建立之前,中央与地方的文书传达全凭这套官方主办的驿站系统。历史上与淘沙巷毗邻的马厂弄里是驿站饲马之所,淘沙巷的驿馆里,则是传送文书人员和过往官员的住宿之所。
  

    规划中,这一段定位为无锡传统居住模式的保护与开发,同时承担一定的大众旅游、休闲、亲水和景观功能,形成“原汁原味”的特色滨河开放空间。新民路保留为开敞的街道空间,而淘沙巷则为曲折幽长的弄堂空间,古码头和原通过码头的窄巷空间得以保留,专家们描绘说,这里的设计理念是尽量保持原有底层高密度住宅区风貌,民居相连组成条条街巷,随处可见“脚下青石路,头顶一线天”的江南水乡风格。并计划引入花灯、龙船等民俗活动,在传统历史中激发出时代的活力。
  

    日晖巷七十年前,日晖巷是无锡城中最著名的“商务区”。现在东大街、西大街都因城市改造拆迁,仅留下日晖巷七十余米,依然保持着往昔的宁静。这里的22号,是无锡市保存最古老的茶楼,虽然字号早已不存,但那花窗仍能让人想见当年的繁盛。巷中一片民宅里还保留着不少精美的砖雕门楼以及富有个性的转盘楼,还有当年的“金昌字号酱油作坊”和“福来和号酱园糟坊”。这里曾被运河申遗考察组专家们称为古运河沿岸最后的“珍宝”。
  

    得益于环城运河的综合整治,日晖巷不但得以保留,还将成为整个风貌带中耀眼的一节。根据规划,这里的民居建筑将“修旧如故”。通过重新利用,恢复这个历史地段的活力。形成一片双层坡顶民居建筑为主,又有单层、三层,高低错落的密集建筑群。
  

    业勤纱厂 工业遗产公园现在还记得业勤纱厂的无锡人已不多了。早在1937年11月,这座建在羊腰湾古运河畔的工厂,就被日本侵略军的炸弹给炸毁了。但研究近代经济史、无锡史的学者们都记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冬,这座有着十六开间两层楼的青砖车间、在粉墙黛瓦中突兀竖起大烟囱的工厂开工了。它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工业之一,也是全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该厂的创办者,是曾在清廷任职、深受李鸿章赏识的无锡人杨宗濂、杨宗瀚兄弟。该厂规模最大时有工人1000余名,年产棉纱7000多件。
  

    现在的业勤纱厂原址上,几乎没有任何当年的遗迹,但曾经的“第一”却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规划中,拟在古运河畔恢复当年的业勤码头。在原址上象征性恢复部分符号性建筑或设备标志。附近还有建立规模较大的近代工业遗产公园,以无锡民族工业为创意元素的设想。
  

    惠元面粉厂、横浜里……
   在古运河环城段的规划图上,除了水仙墩、茂新面粉厂、北仓门这些耳熟能详的景观,以及上述的拟在近期恢复或重建的景点外。还能看到振新纱厂、绿萝居、惠元面粉厂、横浜里等等老无锡也不一定熟悉的名称。采访参与文化策划的无锡文史专家,他们透露,无锡的文化积淀很深厚,许多文化遗存会随着环城运河保护、开发的深入渐渐“露头”,所以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Allen.GY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