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后人们呼唤绿色避难所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国内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强震后人们呼唤绿色避难所
日期:2008-05-2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我要评论()



  灾难尚未过去,恐惧仍未远离。心有余悸之时,受灾的人们急需一个安身之地慢慢地化解心伤。5月12日发生地震以来,地处震中的灾区人民无家可归,受余震影响的城市灾民有家不敢归。广场、公园、街道,一切露天的空旷之地成为灾后的避难所。

  公园的草地、社区的广场成为人们在灾后惶恐中最为依赖的栖身之所。这一刻也正是对城市防灾应急体系建设的严重考验。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在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提供市民休闲娱乐场所等方面的作用众所周知,但对其防灾避难的功能,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灾难总是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降临,防灾减灾建设绝不应该存在侥幸心理。

  城市公园的绿色空间,能起到抗震避险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日本在历次严重地震灾害中的宝贵经验。关东大地震时,在城市公园避难的人数占当时东京市避难总人数的40%以上。我国唐山大地震时,唐山市区数万名市民在凤凰山公园、大城山公园、人民公园等公园绿地搭建窝棚或简易房,作为紧急避难疏散场所和固定避难疏散场所。

  两年前,在重庆市举行的中国公园协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会上,园林专家们建议:为避免如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可能导致的人们心理动荡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在修建城市公园时应注重增加公园的防灾避险功能和城市公园的平灾结合技术。

  在这一场血色的灾难中,防灾公园的概念在公众心中应该逐渐清晰起来。它不仅是抗御严重灾害规划建设的避难疏散场所,还能自成防灾系统发挥综合性的防灾作用,而且中心防灾公园可以用作抗灾救灾指挥中心、紧急救援中心、重伤员抢救与转运中心。

  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个防灾公园发挥过作用,但是人们对公园、广场绿地等避难空间的需要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越来越密集,城市防灾避险的空间也被各式的建筑挤压得越发缩水,市民对突发灾害事件缺乏应对能力。让公园、广场的绿地面积多一些,附近无高大建筑物且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空旷地带多一些,在这些低平地带建立与城市建设相协调的防灾减灾体系,这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

  2003年,我国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防灾公园——北京市朝阳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但是,在城市公园防灾避险功能的建设上,我国目前仍处于被动避灾的初级阶段。看看地震后那街头那一张张流泪的脸,城市公园增强防灾避险功能已刻不容缓。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