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时代,中国城市历史文化出路何在?

2019-03-15 15:02:00    作者:LEON/整理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作为拥有数千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发掘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在精神上支撑城市的发展,并将文化与城市旅游产业相融合?在本次全国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重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 摸清文旅资源家底

  农工党中央常委、宁夏区委会主委戴秀英委员认为,目前我国有不少文化旅游资源“藏在深闺人未识”,需要进行全面、系统普查,以助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议将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开展全域性、全方位、全要素、全覆盖、拉网式的旅游资源摸底工作,力争发掘一批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文化旅游大普查,形成全国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报告,建立全国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库,建立完善国家与地方、旅游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区(县)四级旅游数据中心体系,推进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工程,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为推进世界旅游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如何看待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

  关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全国政协委员卢永琇提出,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她认为,“在城市进行基础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文化保护。通过健全文物保护利用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划定文物保护利用的红线和底线,落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要求和地方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法治意识,保留城市的文化基底。

  加强历史文化与城市规划融合 在保护中发展

  中建三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元代表表示,目前不少城市规划建设对历史文化传承明显不足,城市留不住文脉,市民留不住乡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建议提升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创新,让文化得以延续。建议开展城市规划文化评价,增加城市规划文化传承的控制性要求。提升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让文明得以传承。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的特征,确定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提升城市的地域特色,让城市留下记忆。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如何看待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好历史遗产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认为,目前名城保护工作还有较大差距。她对名城保护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确立名城“保护优先”的发展导向和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历史城区的有机更新和民生改善机制。三是积极鼓励各地探索历史遗存的活化利用的多元路径。四是要同步保护物质文化遗存和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同时,她建议国家建立“传统建筑营造匠师”制度,加快建立健全传统建筑营造匠师制度,切实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在谈到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时,建议确立名城“保护优先”的发展导向和评价体系,提出积极鼓励各地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用的多元路径。运用“慢思维”,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培养人才和评估其专业能力、赋予从业者尊严的职业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建议,有关部门成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标准制定保护修复标准制定委员会委员会”。“只要运用好这些科学技术,完全可以未雨绸缪,使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屹立不倒。”作为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关于科学保护修复文化遗产的方法,宋纪蓉委员很有发言权。她希望可以借鉴故宫的文物保护思路,建立更为科学管用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体系。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科学化保护修复,需要各类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等,以及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让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如何看待历史文化遗产?

故宫文物医院

  发掘城市名人文化 展现红色历史文化

  “现在文化发展有一个现象,就是比较急功近利,这是大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直言不讳。阿来认为,当前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很多失败的例子,都是表面符号化的东西。”在他看来,当前一些文化旅游开发还停留在表层上,“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缺乏对文化内容的深度挖掘。”他认为,利用好文旅资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资本,二是管理,三是智力资源。比如成都,“成都首先还是一个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城市,虽然现在发展现代产业,但文化这个根本不能丢,不然成都就不是成都,不是杜甫写过的成都,不是陆游写过的成都。”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如何看待历史文化遗产?

成都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安然代表表示,建设文化强国,要珍惜和呵护文化底蕴。实践证明,以历史名人所形成的名人文化,可以为城市增添强大的发展动力。城市孕育了名人,名人效应反过来可以激活城市生命力。以其所在的广东省为例,中山市是国内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2008年,中山市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使之成为这座城市的第一文化品牌。孙中山文化汲取众多文化之长,比如海洋文化、岭南文化、珠江文化、华侨华人文化等。城市名人文化涵盖的内容是宽泛的,不仅要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发掘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能支撑这座城市的发展。文化标签和文化形态要体现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彰显于群众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这样的名人文化才会有活力有张力。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如何看待历史文化遗产?

广东中山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委员提出,红色文化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里,成片街区的保护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大量被高楼包围、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历史建筑,保护级别低,保护经费匮乏,保存状况差,保护难度大。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大力推行的数字化保护、监测预警等保护手段,也应该应用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充分呵护那些散落在城市间的珍贵红色历史文化遗迹。同时应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内涵研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中的独特作用。建议组织专家学者按照权威标准,对红色文化资源点进行一次完整的普查摸底;通过史实考证、史料搜集等形式对文化资源点背后的故事和事迹进行整理汇编,在此基础上编撰区域性红色文化读本。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如何看待历史文化遗产?

著名的红色广场——青岛五四广场

  融合发展让文化更富活力 旅游更富魅力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深深体会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会更加富有魅力。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旅部主要做了这样一些工作。第一,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出更多文化和旅游的精品。比如说,博物馆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源,现在也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第二,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要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第三,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安全旅游、文明旅游。第四,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中外人文交流。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如何看待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指出,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为更好地保护和挖掘城市文化,他在提案中提出三方面建议: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整体发展考虑,不仅仅单纯保护部分名胜古迹,而是保护城市发展的整体文脉,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在尊重历史、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开发;加强城市特色文化的传播,特别是将一些专业、晦涩、难于传播的文化典籍、文化形式,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保护城市文化的同时,推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不可忽略的方面。

  为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真正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的文化基础,切实做到对城市历史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还有代表、委员提出了探索多元化、差异化的城市文化保护和利用模式等建议。相信在全社会的关心努力下,我国必将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关系,让城市焕发出悠久魅力和时代光彩。

编辑:周星宇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