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人专注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

2019-01-18 09:50:18    作者:谌红桃 蒋学飞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南林人专注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

李萍萍教授“人造土壤”生产基地现场

南林人专注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

黄超伯团队的林源生物基材料

南林人专注农林剩余物回收利用

周定国团队推广建立的秸秆生产线

  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的几个团队特别专注于农林剩余物的回收利用。在他们的攻关下,锯末、果壳、秸秆、醋糟等农林剩余物不再是无处安放的垃圾,而变成可以换来钞票的可再生资源,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把农林废弃物转变成生产资料

  1981年,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周定国带着妻儿回扬州老家过年。散步时,妻子黄成林老师指着田地里一堆堆的稻草说:“哪位科学家要是能把这些稻草开发利用起来,那真是不得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几天后,周定国把一捆稻草带回南京。

  20年后,50多岁的周定国戴着口罩,在粉尘弥漫的车间指导工人切草、粉碎、施胶。在他研发的稻草麦秸制成人造板的技术支撑下,秸秆可变成材质细腻、纹理清晰、色泽秀丽的优质人造板。该技术很快又在江苏、吉林、四川等地推广运用,建设了6条国产化生产线。

  “我们厂家把机器开到田间地头,帮他们解决了过去秸秆和稻草处理的大难题,农民每亩获益100元以上。”万华板业公司总经理于文杰介绍,仅万华生态板业荆州公司,每年为当地农户创收至少2400万元,目前万华板业在全国已有4家工厂和5座示范区。

  除了压制人造板,农林剩余物还有很多利用途径。周小凡教授用秸秆和混合板皮、锯末等木材加工剩余物,研发出新型的生物质“改性”材料,可做成无甲醛无胶黏剂的高密度人造板。

  余世袁教授则用“变废为宝”的特技,将农作物废弃物转化成低聚木糖保健饲料,这种饲料能使动物的死亡率降低40%,为饲养户带去福音。

  把污染困局扭转成循环生态产业

  南林大教授金永灿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多年攻关,攻克车用燃料生物乙醇生产技术,该技术可将玉米秆、小麦秆、稻草等农作物废弃物变成石油替代品。他们把农林废弃物通过化学预处理和酶水解,将其中的纤维素降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后最终转化成生物乙醇。

  “生物乙醇燃烧时比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少30%,并且不产生‘芳香烃’等致癌物,是一种更清洁、更环保的可再生能源。”金永灿说。

  江苏镇江的食醋非常有名,但产生的醋糟堆积如山,治污费昂贵,这一直是企业的难题。南林大教授李萍萍联合江苏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有关专家,以醋糟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研发成抗病菌的“人造土壤”,可替代价格昂贵的草炭,不但为食醋生产企业解决了大麻烦,还多了一条生财之道。 

  这事成功之后,李萍萍教授又将“人造土壤”的原料瞄向蔬菜鲜秸秆和造纸厂的废渣。蔬菜鲜秸秆粗硬且无法远距离运输,李萍萍等就研发出鲜秸秆就地粉碎装置,此外,他们还研发出自动定量接种和定量加料装置、智能化自走式土壤消毒机,帮助企业和老百姓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碰到的一个个难题。目前,李萍萍的成果在江苏省及周边九省一市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3年,这项成果仅在江苏省的应用面积已达168.7万亩,增收节支总额约22.1亿元。

  在南林大,聚焦循环生态产业的专家还有很多,如朱新宝教授,他的团队从黏胶纤维工厂产生的废水中提取半纤维素制成聚氨酯保温材料和泡沫、板材等;朱典想教授把农作物秸秆变身为新型绿色能源“木煤”,在河北已建成年产20万吨的生产线。

  把生态产业创造成致富产业

  在南林大“变废为宝”的专家队伍里,还出现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队伍。“80后”负责人黄超伯教授领衔一批“80后90后”,研发出将林源性生物基材料制成抗癌药物的技术。

  黄超伯的实验室摆放着一些神奇的“薄膜”。“这是一张前身是林源性生物材料,经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的功能型复合薄膜,它的应用十分广泛。”黄超伯介绍,它们可用于药片的原位防伪,也可用于医疗,它们具有超强的油水分离优势,还可应用于地沟油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城市河道治污。

  王飞教授研发的人工林树皮及枝叶活性成分高效提取与利用技术,可将树皮和树叶转化成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等作用的高附加值产品。翟华敏教授将农林剩余物研发成可用纤维,做成纸等复合材料、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等。

  从王明庥院士到张齐生院士,再到余世袁、李萍萍、周定国、金永灿等教授,南林大教授历来就有将生态产业创造成致富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南林人的民生情怀、生态情怀代代相传。据统计,2017年,南林大教师申报立项的生态环保类国家级项目达68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项,生态环保类科研项目经费达1.25亿元。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