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宜居城市应该有大树扎根的空间

2018-06-29 09:31:07    作者:娄士强     来源:齐鲁晚报     浏览次数:

  27日夜间,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风骤雨。在齐鲁晚报的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上,很多壹粉晒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景象。个别倒下的大树,砸到了停放在路边的车,即便没有诸如此类的经济损失,看到生长了多年的大树一夕被毁,也着实让人感到心疼。

  在感叹自然的力量之外,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在风雨中被连根拔起的大树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根系太浅。即便考虑到浅根性和深根性的树种差别,如此弱小的、与地上部分不成比例的根系,也足以证明这些树木并没有获得健康生长的环境。城市里树木的生长空间,很明显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倒下的这一棵棵大树,正成为城市绿化乃至整体规划的警示牌。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与自然似乎越来越疏远了,作为改造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工程,城市绿化越发受到重视。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绿化率都有严格的要求,移植或栽种树木成为市政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量的人财物被投入其中。如何让树木更好地生长,也一直是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正所谓“十年树木”,当生长了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大树在风雨中倒掉,令人心痛,值得惋惜。

  27日夜间出现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现象,的确受到了综合因素的影响,比如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又比如前几日的降水造成了土壤松软,但根系“发育不良”的内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是“壹粉”发布的图片,甚至很难想象如此粗壮的树干、茂盛的树冠之下,竟然是这么浅短的根系。头重脚轻必然容易栽倒,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连根拔起的情况会在多雨季节频发。

  栽树容易扎根难,这对城市绿化而言是个老问题了。普遍硬化的地面,本就让树木能够扎根的空间显得逼仄,配套的城市地下工程仅能容下薄薄的土壤层,“摊大饼”式的地下设施给城市加装了“硬壳”,限制了土壤层的厚度,限制了树木扎根的深度,也就限制了树木抗击风雨的强度。

  由此可见,城市的绿化工程,并不是园林部门一家的事,也绝不是表面上提高植被覆盖率这么简单,要想给树木创造更加自由的生长空间,需要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具整体性与预见性。一些地方正在推行的大部制改革,已经把园林部门纳入“大城建”的范畴之内,避免各自为政。也有不少地方以建设综合管廊为抓手,对地下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和集约化安排,客观上为树木生长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说到底,暴风骤雨检验着一棵树的根系是否扎得深、扎得稳,而树木在风雨面前的表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座城市制度建设、管理创新以及技术使用等方面的状况。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最宜居城市?

  当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里说,香港的高楼令人窒息,让他无比怀念北京的大树。后来,他又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详细】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清洁的土地、高标准公共卫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洁宜居城市之一。不过早期新加坡的情况并非如此【详细】

尹伟伦:湿地生态功能与宜居城市建设

  2017年9月2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发表题为《湿地生态功能与宜居城市建设》的主题演讲。他提出,要针对当前人类存在的问题加强生态环境【详细】

评论:“城市设计”的本质是更宜居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上海等37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南宁市、北海市名列其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