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爱江南 陈从周的诗情画意

2018-04-09 08:49:26    作者:李振宇 周宏俊     来源:新民晚报     浏览次数:

能不爱江南 陈从周的诗情画意

陈先生所“构”楠园(周宏俊摄)

能不爱江南 陈从周的诗情画意

■ 陈先生所“复”水绘园(王伟强摄)

能不爱江南 陈从周的诗情画意

■ 陈从周先生尤善画竹兰花草,有文人意趣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内。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化纤个,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此有密切关系。

  ——陈从周《园林清议》

  江南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人理想的外化,既反映了形式空间,又表现了一种心理空间,是人本主义精神的载体,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是中国现代园林大家陈从周先生百年纪念,先生既述又作,在继承古典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发挥发展,是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本刊特邀陈从周先生学生之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李振宇主笔,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感受陈从周先生对江南园林的独到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自信。

  陈从周先生是一代园林大家,精通诗书画曲,熟谙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能将传统艺术与园林融为一炉。以传统艺术参入中国园林,从诗情与画意出发解读中国园林,这应是陈从周先生的园林境界。

  诗画之意

  《说园》开篇就提到:“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诗情、画意、造园,本来一体,中国的传统艺术诸如诗词书画等,皆是传统士大夫的生活与精神的一部分,不可或缺。而陈从周先生正是具备如此士大夫的特质,胸中有丘壑,信手可拈来。

  陈从周先生早年拜张大千为师,1948年在沪上首开画展,当时即以“一丝柳、一寸柔情”之诗情而蜚声。陈从周先生尤善画竹兰花草,往往着墨不多,线条生动而明快,极富文人意趣。陈先生又善行书,能治印,诗词双绝。先生题《无锡寄畅园》:“如梦旧游忆故人,当年何处不同行。畅园我昔听泉处,一样涧声两样情。”先生早年研习中国文学,继而研究建筑史园林史,勤敏好学,广交师友,尊师而重道。有《浣溪沙》一首追忆与梁思成、刘敦桢在扬州的合作:“几度霜晨心上秋,旧游时节忆扬州。烟花如雾梦难休。池馆已随人意改,题篇还逐水东流。漫盈清泪上高楼。”可见诗情画意之一斑。先生又极喜昆曲,交好俞振飞等戏剧大师,曾有专论探讨园林与昆曲之联系。而在先生修复豫园东部过程中,因闻梁谷英昆曲清唱,触景生情,留有“谷音涧”一景,是园林与昆曲之间的一段妙缘。又有诗云:“信步园林曲径行,时光初夏欲黄昏;知君别有聪明处,难得曲情悟景情。”

  造园之法

  陈从周先生以诗情画意入园林,并不止于鉴赏。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后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执教近半个世纪,育人无数,课堂上欢声笑语,斗室里教授新人,大家风范,高山仰止。于造园技法,陈先生美文数十篇,洋洋洒洒,细分缕析,把园林放在传统文化的大格局里,画龙点睛。动观与观静、对景与借景、大园与小园,人工与自然,这四条是陈从周先生所尤其强调的造园法则。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园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陈先生借此以为网师园应静观而拙政园主以动观;他认为园林之动静实为相对而言,动静相伴而生,“静寓动中,动由静出,其变化之多,造景之妙,层出不穷。”这实则是陈先生从传统艺术门类中融会贯通、参悟得出的道理,动静如阴阳之两极,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借景即园内看园外景,如苏州拙政园内遥望北寺塔,无锡寄畅园内观锡山龙光塔。关于此类景象,陈从周先生有专论《建筑中的“借景”问题》详加分析,并指出对景与借景其实是一回事,“借景即园外的对景,”如苏州的大部分园林,园外本来无景可借,而常采用园内对景。拙政园中部有墙隔出枇杷园,内有嘉实亭与玲珑馆,透过北侧月洞门,正好看见枇杷园外、水池之中的假山以及其上的雪香云蔚亭,构成了极好的对景。陈从周先生尤其说,无论借景或对景,所看之景须的是“悠然见”的景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便是不经意间悄然而生的诗情与画意了。

  陈从周先生说园林空间之大小是相对的大小,所谓“无大便无小,无小也无大”。园林的目的在于“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并生出无穷变化。于此“分隔”是重要的手段,苏州园林中围墙回廊甚多,即是这一缘故。如上述拙政园之内院枇杷园,就是分隔的一种。分隔之后还须在于联系,使之隔而不绝,景深、境深便出。陈先生屡屡说大园不能空旷平淡、大而无当,这与李格非所言“多水泉者艰眺望”相通。陈先生对扬州瘦西湖有颇多体会与评价,瘦西湖本是依水而筑的私家园林群,“既分又合,隔院楼台,红杏出墙,历历倒影,宛若图画。”便是分隔与联系之间恰如其分的妙处,说到底,还是画意。

  陈从周先生首创妙论,认为中国园林是人工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中见人工。于陈先生这一妙论中,园林中人工与自然之关系可谓穷极。童寯先生曾语日本园林有森林气息,而中国园林即便没有花草树木依然成为园林。两位先生话虽不同,理则相通。苏州园林本身就是人工之作,建筑数量多,山池亦为人造,所以称之为假山。而人工之作的目的,恰在于营造自然的景色与意趣,人工的假山的目的正在于模拟真山的势,传递如入山林的体验。自古文人造园叠山尤其喜用湖石,瘦透漏皱,受自然之力而成,凝聚了自然幻化之意,是传统文化意识中最为“自然”的石头。

  造园之境

  陈从周先生的园林著作,以1956年的《苏州园林》为其处女作,以1980年前后陆续发表的《说园》为代表作。《说园》多次出版,多种文字翻译,影响甚大甚广。而事实上陈先生亦是具备高超能力的设计大匠。

  早在1950年代起,陈从周先生即参与了上海豫园的研究与修复,并一直延续至1980年代,陈从周先生修复了豫园的东部。陈先生与博士研究生及施工队驻扎现场,一石一木,现场谋划,运斤成风,陈先生恰如古代文人造园,按《园冶》的说法,真为能主之人。及至晚年,陈先生叹息说自此豫园便是他的家了。陈先生修复豫园是以明代园林为目标的,“我幻想着在明代,当时的亭廊水榭如何,这些建筑中又怎样传出了婉转的曲声歌喉,笛韵人情,那种雅淡高洁,明代人的园林意境,如何重新表达出来。”而陈先生心目中的明代园林,又与曲韵意境紧密相关联。

  另外在1970年代末期,国门刚刚打开,陈从周先生与苏州园林部门一道,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筹建明轩,以网师园殿春簃为模板,佐以巧思,略加收拾,稍通内外,别具一格。用陈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明轩是“有所新意的模仿”,可称之为仿;豫园是“有所寓新的续笔”,可谓补园;再有,陈先生在云南安宁造有楠园,自称是平地起家的独自设计,是先生园林理论的具体实践,是从无至有的“构”。而在楠园之构中,陈先生也大胆尝试、有所创新,尤其使用当地出产的石材,创造出与以往江南园林不同形态的假山空间与形态。

  事实上,上述三者之外,陈先生在江北如皋造有一座水绘园。原是与名士冒辟疆、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密切相关的历史名园,早已无存,陈先生以园记、园诗等的记述与意境为依据,以水为绘,依城垣而通河,零星点缀,联络贯通,自成江北名园,可谓之“复”。关于水绘园的诗意,陈先生曾有诗以明示:“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

  陈从周先生的诗情画意同样贯彻于他的人生与生活,陈先生的人生是艺术的人生,也是园林的人生,诗文、书画、园林、昆曲,谈笑有鸿儒,往来亦白丁。陈从周先生醉心于传统园林的弘扬,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情依山水而胸怀家国,激扬文字,还我自然。他给我们留下的是诗情画意的园林人生。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