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下一站: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8-01-26 13:22:33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近日,首届中欧蓝色产业合作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上,落户在大空港片区的中欧蓝色产业园揭幕;深圳宣布成立规模为500亿元的深圳海洋发展基金。由中国与欧盟及相关国家蓝色产业机构、政商人士发起的“国际蓝色产业联盟”发出倡议,共同聚焦蓝色经济发展,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共同参与海洋全球治理,共同实现人类蓝色愿景。

  此次论坛是落实中国—欧盟第18次领导人会晤成果,深化“中国—欧盟蓝色年”合作计划的重要实践。来自欧盟10余个国家的60多名代表和国内近300位海洋领域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聚首深圳。今年5月,《全国海洋经济“十三五”规划》提出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这座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城市注入了新的动力。

  定位 在国家海洋战略中屡获提升

  何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概念的推动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院秘书长张春宇认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在航运领域应该是全球的中心,港口物流行业在全球相对领先,海洋科技高度发达,海洋金融和海事法律等高端服务业领先,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且该城市附近区域经济发达。最关键的是,这个城市应是一个宜居、宜业、竞争力十足、吸引力十足的城市。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超过260公里的海岸线,辽阔的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这里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市场主体活跃、营商环境优良、创新创业充满活力。更为重要的,深圳是南海周边的超大型城市,未来南海的综合开发和共同开发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深圳有责任、有能力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基于各种内外部因素,深圳继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2016年12月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后,在落实国家海洋战略领域的地位再获提升,于今年5月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使命光荣,挑战巨大。

  建设 科学理念追求人海和谐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如何建设?目前,相关规划的前期研究、专项研究已陆续启动。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周丽亚介绍,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首先要坚持“生态用海、生产用海、生活用海”的“三生”科学用海理念,充分考虑海洋防灾安全、海洋生态保育、海洋创新空间营造、滨海生活场所塑造,在湾区城市群中构建海洋、园区、人深度融合的高品质海洋产业基地,重新定义人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刚刚揭幕的中欧蓝色产业园便将是一个践行海洋生态文明的新标杆。针对抵御风暴潮、海水入侵、内涝、台风、净水、红树保育、机场候鸟等要求,园区提出防潮韧性海岸、海绵双层河道、抵御台风之城、湿地生境保育等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形成完善的海洋生态系统,探索河口生态设计的标准规范。

  海洋生态文明需要更多的示范来破题。按照《深圳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深圳将全面推进大鹏新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着力推进海洋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文化特色彰显、海洋生态文明机制建立等工作。2020年,深圳市海洋生态红线区覆盖率不低于30%,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

  与此同时,深圳正在推进的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建设中,也将在组织保障、政策引导、公共服务、技术支撑、监督执法等各领域,完善深圳的海洋综合管理能力,以求在海洋综合管理方面形成深圳经验,并争取在全球海洋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

 目标 开放创新对标国际先进城市

  “深圳在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对标的国际先进城市应该是新加坡、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它们都是深圳学习的榜样。”周丽亚说。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要素便是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2016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为1480亿元,约占全市GDP总量的8%;预计到2020年,深圳的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亿元,海洋领域R&D投入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高于4.5%。在不远的未来,蓝色经济、蓝色科技将成为深圳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深圳当前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优势是金融引领与创新驱动。在搭建海洋创新驱动平台方面,将推动创新深圳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海洋核心装备国产化、海洋装备先进技术产业化,承接国家重大项目、首台首套示范项目和推动军民融合项目,支持国家科研重大计划成果到深圳转化。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加快形成深圳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而包括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在内的海洋高科技产业也将得到扶持和发展。

  金融领域则将引导海洋金融要素集聚,以跨境金融、离岸金融、航运金融为重点,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和开放。海洋保险与再保险、海洋产业资产证券化等海洋金融业务也将日益壮大,提升深圳作为海洋金融中心的辐射带动力。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是开放,因此,深圳将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塔建合作平台,共同制订行动计划,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合作项目也将陆续浮出水面。

  通过深圳发出的“国际蓝色产业联盟”的首个倡议,也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一个美好愿景:落实全球责任,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治理的责任共同体,推动构建保障海洋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专家观点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专职委员、深圳市委原副秘书长杨建和:

  对外开放程度高、机制活是深圳最大的优势。一旦明确向“海”发展的主题,深圳完全可以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标准制订、产能合作、市场拓展、人才服务等方面,全链条地构建起国内外涉“海”资源连接、组合、交互、创新的各种新型载体和独特平台,显著增强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深圳必须勇当尖兵、再创新局。向“海”挑战,舍我其谁,向“海”发展,大有可为。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专职委员、深圳市人居委原主任刘忠朴:

  深圳应建设一座“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进一步集聚各类海洋科技和产业资源。它的定位首先要成为南海开发的基地和桥头堡,其次要成为海洋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并实现海洋装备、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的集群式发展。它同时也应是国际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区、国际知名海洋企业研发基地和区域总部基地以及国家深远海保障基地、国家科考船南方母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和南方基地。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原副主任梁俊乾:

  国家把深圳确定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是看当下而是看未来,对于实施海上丝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和平开发利用南海资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圳精神的内核与“开放、大器、包容、激情、开拓”为特征的海洋精神有许多相同之处,把海洋精神赋予深圳精神之中,更有利于深圳精神的发扬光大。

  对深圳来说,海洋事务和海洋文化教育是明显的短板,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努力才能形成。深圳应服务于国家战略,强化和深度服务南海,使深圳成为南海开发的战略策源地、技术核心源和服务保障地。(记者 李斌)

编辑:wanliya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海南首个园林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开园

三亚市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坐落在三亚市荔枝沟路殡葬服务中心内、烈士纪念园旁,于2022年3月开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详细】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