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共建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 提供国际合作范例

2017-12-27 10:03:14         来源:未来网     浏览次数:

  时隔30年后,50岁的胡平在村里再次见到了“老朋友”野象。“树林越来越大,它们就来了!”

  胡平是云南西双版纳州南满村村民。南满村属于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发端区中国尚勇-老挝南木哈辖区,是西双版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

  胡平回忆,南满村村庄周围林地上世纪曾被毁林开荒,林里有人打猎,许多野生动物不再出现。近些年来,因保护得好,荒山又成了森林,马鹿、野猪、大象等纷纷重视南满村。

  南满村里到处张贴着中老联合开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广告和保护动物的识别图,野象等动物的脚印随处可见。胡平每天外出做农活都需谨慎,防止与野生动物“撞在一起”。

  “从保护野象的角度出发,我们想到了与老挝开展联合保护。”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尚勇所所长王利繁告诉记者,尚勇地处中老交界处,由于两国边境一线民众历来靠山吃山,有狩猎的习俗,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不断被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面临较大压力。

  由此,2006年西双版纳与老挝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寻求开展联合保护工作,随后发展形成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2009年,双方建立了中国尚勇-老挝南木哈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打造边境地区绿色生态环境走廊和野生动物自由行走的天堂。

  王利繁称,随着中老联合保护工作的推行,边境民众偷猎、狩猎现象减少,野象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刚开始,是我们拉着他们走。”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联络办公室联络员张会荣说,对联合保护的成效,老方很认可,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南塔省、乌多姆塞省和丰沙里省相继加入联合保护的队伍,并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约。双方现已建立了外围南北长约220公里、东西宽5公里,面积约20万公顷的中国西双版纳-老挝北部三省跨边境联合保护区域。

  张会荣一直参与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建设工作,并负责与老方协调联络。他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都有五六天要到老挝与老方就边民交流会、能力提升培训、联合巡护与监测等工作进行协商。他感到,联合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到双方政府、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今年5月,西双版纳州政府与老挝北部三省签订了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合作备忘录,继续加强边境生物多样性保护。

  “动物即使把庄稼糟蹋了也有保险赔偿,大家也更愿意保护它们。”胡平说,现在动物跟人的关系比较和谐。

  云南省林科院教授杨宇明认为,中老建立跨境联合保护区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为今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为同属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开展国际保护合作提供了范例。

  杨宇明同时提醒,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

编辑:gu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青藏高原东南缘古高程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

  青藏高原东南缘(包括横断山地区)的古高程重建对于研究整个高原的隆升过程以及该地区的物种形成演变历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前对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古高程研究主要基于生物地层的对比,认为这一地区的抬升发生【详细】

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交流年会举行

   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第十二次交流年会日前在云南景洪举行。双方代表回顾了多年来跨境联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果,讨论了今后联合保护计划及合作展望。中方还向老挝北部三省农林厅赠送了办公设备。【详细】

青海三江源成珍贵野生动物快乐天堂

  白唇鹿数量增加,藏羚羊种群数量达到7万多只,金钱豹从难觅踪影到频频现身【详细】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泰顺乌岩岭看珍稀动植物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泰顺县环境保护局、泰顺县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共同举办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