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城市双修下的景观思维格局

2017-09-07 15:10:23    作者:朱玲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生态修复要满足百姓活动的需求

  “双修”一个是生态修复,一个是城市修补。我们破坏了很多年,现在一定要有修复的过程,同时还要生活,不可能完全变成动植物的栖息地。怎么做?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做生态的贡献。新自然主义的提出可以解决一些,我们希望达到景观和自然的双赢,并不是完全把人类抛除在外,我们还给动物,还给植物,这是不可能的。从现代主义之后,我们更多做的设计是非常典型的,这些很清冷的空间,这样的绿化生态效益非常低。

  可以对比一下,覆土建的植物墙,有的生长状态特别好,有的生长状态非常不好,这是简单的生态原理,植物链要有联系,硬铺的地面,上面的附属就是花盆。刚才那张图跟大地结合的修复,这种连续让微生物,让小昆虫、小生物可以延续进去,这样的土壤和植物是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所以生长状态完全不一样。
图上是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同样是种花、种草,我们种出有生态效益、景观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大面积的草坪生态效益最低,是负担最重的景观效果。用自然界混生的状态,可以达到更好的生态效益,是低投入、低运行、低维护、低成本的景观。同一块地,人家做的是40几种混播的季节,从春天到秋天,三个季节,在伦敦是10个月左右,都可以有景观可看,有花儿可看,而不是最长的开花季2个月过去了,剩下的10个月不好看。我在伦敦做访问学者,跟詹姆斯教授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和合作,在我们学校建立了中英生态基地实验基地。英国的植物园非常少,呈数量的只有40几种,他们大部分的应用的植物园种70%是来自于中国,城市用作植物的景观品类一直在减少,这是一种更大的生态摧毁。我们希望生态的综合效益好,可以为城市景观带来不同的景观,不同的效果。

  我们做的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也是一样。图上这块儿地是沈阳浑河,是一河两带。对比沈阳的东部山区,可以看到不同的种植方式,不同的生态效益。之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冬天和春天基本上没有绿,夏天都差不多,都是绿意昂然的。棋盘山是沈阳地区顶级群落的状态,种树的方式不一样,得到的生态效益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然森林的演进过程形成的群落,达到植物的顶级群落,它的自然生长不需要人为的维护,维护的成本非常低,生态的效益非常好。

  生长的过程从先驱树种到慢树种的长成,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过程。现在国内有一些政绩要求,上来就要有效果,都是速生树种,都是快树种。在我们短期内达到景观效果的同时,要植入慢生树种,这样最后形成的群落,十年以后稳定了以后,才会达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接下来讲一些案例。一河两岸景观绿化改造设计,我们的新市长来了以后提出了一些思维,政府找了很多人做了很多轮方案以后也没有通过,后来找到我,我提出了一轮设计通过了。我们用的是生态学非常基本的原理,有的时候不一定要那么高大上的理论,不一定要那么深的理论,因为我们做景观也好,做建筑也好,我们只要掌握基本的生态理论就已经可以做到很好,而不是虚空的东西,两边是割裂的,上面理论研究的很透彻,实践是另外一层皮,这样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在整个研究里面,首先把生态进行了梳理,核心理念是生态修复。一河两岸是城市的内核,是老百姓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个场所怎么能够既提供生态环境,又可以实现活动的需求,这是我们要具体做的工作。我们用自然主义和新自然主义以及我们常用的城市造园的方法结合着做,更多的是在城市造园的基础上改变,往新自然主义这个方向引导。我们提出了“城市氧源+城市客厅+城市标志”。

  城市核心段14公里长,绿化面积是100%,包括水域,树和草坪的面积是绝大部分,基本上没有建设,是非常好的公园的状态,但是可以称为森林的面积只有很小的比例。森林底线的面积是10倍于现状,尺度非常大,河堤的平均距离是500米。我们可以稍稍地修补就可以达到底线自然林的面积,现在树是有的,只是要改变一下种树的方式。相对满意的是1/3的比例,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一半左右的面积。一半左右的面积是否影响人们的活动呢?实际上不影响,我们有这么大的尺度,河堤的面积是200米左右的宽度,所以任何的大型、小型活动都可以承载其中。我们有留足一半的面积可以用于活动,另外一半可以作为森林的基底,也可以承载很多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等等。

  我们提出了意境方面的思考,因为毕竟是城市景观,不是完全的自然栖息地,所以我们对线索植物进行了提炼,对板块、基底的梳理都进行了思考。包括对植物色彩的研究,因为现在中国都习惯城市大量用的是特别浓烈的颜色,都是十一国庆用的大红色、大黄色、大紫色,实际上人们从特别亢奋的状态到安居乐业的平和状态,需要疗愈的色彩,淡色系是城市境管理非常缺失的,不光是沈阳,中国大部分城市都是非常缺失的。所以我们现在着重恬淡色植物组合。

  这个方案已经通过了,已经开始实施了,今年春天的时候万科树苗进入了浑河的一河两岸,当然可能需要几年才会有效果,希望再过几年我还有机会能够给大家分享结果。

  我们还会做一些人文活动,周边的人原来有晨练、晚练的活动,我们要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是希望引导他们的生活有一些不同。这里面设置了很多内容,包括我们提出了城市客厅的具体建议,被采纳的建议是做一个钢琴广场,因为朗朗家是沈阳的,最后命名为钢琴广场,每天有一场钢琴演出,由沈阳音乐学院和几所高校音乐系的师生来完成每天的活动,免费的、公益的,就是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的方式,而不是需要购票,只能一年去听一、两次,而是可以天天去听。朗朗是8月17号来,我跟他共同去揭幕这个钢琴广场。大家天天都可以拿着帐篷铺在草甸上野餐,这个地方如果一定跟北京不一样,跟上海不一样,那我提供的生活就是不一样的。希望衡水园博园以后能有更多的空间,是公益的,是对整个衡水市市民或者吸引外来居住者提供的不同的生活场景,能有这样一些策划和思考。
这个地方原来是高尔夫球场,政府收回来还诸于民,作为市民广场,完全公益的,开放的,不收费的。

  城市修补要记录城市的历史

  下面讲一讲城市修补。沈阳是重工业城市,我们研究了几十年以后,发现研究对象没了,这种情况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我们怎么记住历史,挖掘我们对工业文化的思考,在城市的小景观节点记录城市的这段时间的方法。不具体介绍了。我们做了一个体育公园,是在原来旧厂区做的,通过对典型要素的保存,既完成了公园的功能,又实现了景观遗存的方法。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一个新设计。城市里会有很多标志性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的风景价值取向非常重要,都想要做标志性建筑,怎么做?并不是以高为最大,以大为最好,这是城市和景观双赢的格局。

  沈阳熊猫馆,虽然北方不生竹子,但是竹子对于中国人来讲文化义蕴是我们共同拥有的,所以实际上也是本土材料。这是动物园非常大体量的建筑,我们把它打散,把分散的建筑隐匿在山林里,看到的是做的景观建构。不会做景观的建筑师不是好的规划师,我既是建筑师也是景观设计师,同时做一些小型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这样的视野才是全方位的视野。我们把建筑打散以后消隐了建筑,用竹林生境形成了跟环境的呼应、跟熊猫题材的呼应。后期我们做了一些删减,因为政府投资的问题。这样一些建筑,在过几年树长成以后建筑就看不到了,只会看到前面设置的一些景观,就是在用景观的方式做了一组建筑。从熊猫的角度,它看到的都是竹子,而不是人,因为只有4只熊猫,每年有好几万人的参观流量,因为沈阳动物园每年有100多万人的流量,从以熊猫为本的角度,希望把人的活动隐藏起来。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衡水(冀州)是九州之首,期待衡水的未来更美好!  

编辑:dengzhuzhu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赵泰东:都市广场的生态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亚洲园林协会副主席、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环境造景学科教授、韩国绿地生态学会会长赵泰东先生发表了题为《都市广场的生态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江陵市交通广场为例》的主题演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