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梅:衡水湖——如何谱写人与湿地的新篇章

2017-09-07 13:54:51    作者:邓晓梅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保护衡水湖要把属于湿地的还给湿地

  衡水湖是一个平原湿地,不像山地,地貌景观非常丰富,也有非常好的,但是它的价值光看一个湖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慎终追远,留下的历史记忆,留下人和湿地关系的千年变迁,留下的教训也好、经验也好,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反思和传承的。人类在一个人口非常密集的地区,怎么走向生态文明,我们走了哪些弯路,我们需要让子孙后代能够知道。文明当中那些非常优秀的东西,也希望在当地能够传承下去。

  在整个过程当中看到当地保护的力度非常大,进行了文明的复兴的工作,我们也提出来文化复兴需要诚心诚意,我们看到周边出现了假古董,没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东西,也是非常遗憾。真正的古董反而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这里面有很多汉代的古墓,第一件金缕玉衣就出现在衡水湖。我们希望把演变的痕迹,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成为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的遗产。我们希望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衡水湖把自然和历史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景观,也是中国文化历史中非常特殊的东西。

  我们认为,衡水湖是一处凝聚着悠久的自然与人文历史的华北代表性平原湿地,它是湿地人文历史的天然教科书,一处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特殊类型的湿地。对这类湿地的保护与发展,作出的尝试,对我们国家整个生态文明建设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邓晓梅:衡水湖——如何谱写人与湿地的新篇章

  对衡水湖保护的建议:衡水湖现在的状态完全是调蓄,靠引水得到的湖,虽然它从地理上是天然的,但是从水文上就是人工湖,所以应该以恢复自然湿地完整功能作为衡水湖保护的终极目标。对于这个终极目标强调两点:一是把属于湿地的还给湿地,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二是强化湿地的肾功能。把属于湿地的还给湿地,主要是就是要恢复湿地的边界,能够把它推到自然边界,和天然河流、河道能够建立连接。

  衡水城市发展要与湿地及传统精神相融

  当然我们做规划的时候,当地提出要发展城市“金三角”,向南发展,是为了接近水面,提出在泄洪区泄水,跟城市联系起来。我们把衡水湖的地形摸透,进行了三维建模,发现这个城市选址的位置是在原来湿地的范畴。建模的范围没有建到桃城区,但是可以看到这个湿地一直延伸到自然的河流滏阳河,滏阳河是穿越衡水桃城区非常重要的一条天然河道,现在水不是太好,它是恢复未来湿地自然功能很重要的一块儿。如果你把这块儿作为城市的话,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就是昨天看到的情景,整个城市被淹没,今年武汉发了洪水,很多小区被淹,如果把这块儿作为房地产开发重点区域的话,就会带来很大的灾害。所以当时我们极力的反对,最后说服当时衡水市领导,把衡水的滨湖新区建在东岸,建立滨湖新区也是为了让当地的保护和发展能够协调。因为发展的压力非常大,一定要把发展的空间留出来,但是我们希望要留白,把属于原来天然湿地的地方,虽然还没有恢复蓄水,但是未来可能修复的地方继续留白,那个地方现在基本上是荒地,也没有办法农耕,因为盐碱非常厉害。我们设想,如果把滏阳新河北大堤打通的话,原来的湿地就恢复了,衡水湖不仅有东河、西湖还会有北湖,这才是真正衡水湖的面貌。这样的话,衡水湖的价值就会大大的提升,水面面积会超过100多平方公里。这是未来很有可能做到的,但是我们担心的是现在搞滏南新区,又有可能放在地势非常低的这块儿,我们认为这是比较危险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衡水湖能够坚定当时我们给市里的建议,把发展重点放到滨湖新区的位置,而不是在滏南新区这种我们觉得有地质灾害风险的地方。如果能实现的话,衡水湖经过很多的人工改造之后,有很多的堤坝,带来一个好处是,可以把水分成不同的区域。自然的循环不能实现的话,可以在内部实现小流域的循环,这是我们规划的很重要的思想,到现在为止没有实现。很有幸很多规划思想都实现了,但是这个思想还没有实现,因为西湖没有恢复蓄水,当时我们对西湖的规划认为是有可能实现的,在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衡水湖可能可以通过人工管理,来实现更有活力的完整湿地功能。

邓晓梅:衡水湖——如何谱写人与湿地的新篇章

  另外,我们强调的是对湿地肾功能的提升。水、土壤、空气、阳光之间的物质能量动态的交换,生态链的完整。这些东西作为人工管理的湿地,你会发现它虽然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但是没有人的参与,湿地肾功能的提升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比如说我们看到有一些堤岸,没有任何水和土壤的交换的地方,对肾功能是很大的破坏。

  保护方面我们希望进一步理顺湿地自然产权关系,国家现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衡水能不能去争取一些政策,逐渐把原来还有一些产权不太清楚的地方能够理顺。另外,行政区划上,一直规划整个自然保护区和滨湖新区是联动关系,一边保护一边把发展的压力疏解到周围城市发展区和新的城市区域。现在担心的地方是滨湖新区建设之后,大家可能把发展管理的重心放到滨湖新区了,保护区本身涉及到几个区,桃城区、冀州区,保护力度就不够了,渗透不到应该管理的区域,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把湿地保护的成效应该纳入政府工作的考核,以及强化公众的参与和湿地文化的渗透。

邓晓梅:衡水湖——如何谱写人与湿地的新篇章

  我有一些想法,比如说衡水马拉松现在已经成为品牌,马拉松最早也是我提出建议的。我们能不能把湿地保护的投资活动和体育盛事结合起来,因为湿地保护需要很多资源。湿地文化的渗透,能不能把衡水湖保护,“衡水湖小卫士”跟教育有所结合。衡水教育完全是应试教育文化,在全国有很多争议,如果能把生态文化的东西放进去平衡一下,是非常好的,当时我们提出了管理创新模式,提到了多圈层的配合,希望能够把保护的力度穿透下去。

  对滨湖新区提两点建议:一是与湿地相融的生态之城,二是与传统精神相融的文化之城。把握好这两点,就能够把水和城之间的关系协调好。谈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创造而不索取。我们在造城的时候,属于把这个城很多功能压到湖边的话是在索取。我们造的是生态之城,希望更多的看到滨湖新区有更多的创造,而不是去索取。二是留白而不添乱。如果想不清楚怎么建的话,该留的要留下来,这是非常好的。

邓晓梅:衡水湖——如何谱写人与湿地的新篇章

  绿色智慧交通,滨湖新区以后的交通管理能不能走向绿色智慧交通。最近看了清华的一个新交通体系,全程都不需要道路,是一个花园,所有的交通通过智慧交通联系。如果把这个改造一下,做成一个观鸟廊道会很好。

  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我想谈一下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湿地当中,原居民的权利能够有比较好的考虑,仁者爱人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要内敛包容、积极进取。


 

编辑:dengzhuzhu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赵泰东:都市广场的生态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

2017年9月3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亚洲园林协会副主席、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环境造景学科教授、韩国绿地生态学会会长赵泰东先生发表了题为《都市广场的生态健全性和活性化方案-江陵市交通广场为例》的主题演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