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究竟“特”在哪?

2017-08-10 09:51:28    作者:邓线平     来源:大众日报     浏览次数:

  避免特色小镇建设陷入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误区中,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支撑作用。只有通过文化支撑,以特色文化嫁接现代产业,才能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特色”也才能长久保持。

  近日,国家住建部公示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大量探索。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多达127个,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去年,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建制镇意味着空间布局需要多重考虑,而特色小镇着重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特色小镇主要体现在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上。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表面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但单有经济学的成长,并不能称之为特色,现在城市大一统、没有特色,恰恰与单纯用经济增长衡量有很大关系。对一个小镇来说,经济增长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快的是融入到大城市、大产业之中。之所以提出要有“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就是要与传统的城镇发展模式区分开。

  特色文化就是该地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不断被削弱,剩下来的都是经过岁月淘洗、并与现代文化相互契合的部分。这部分文化,与当地的地理风貌、人文特色有很大关系。既反映地方特色,又附着在当地的每一个人身上。特色小镇建设,一方面,可以看作新时期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另一方面,可看作新时期通过新产业发展服务于当地群众的重要举措。

  传统发展更多看重社会、经济、技术效应,忽视文化效应,缺少发展服务于人的内涵。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产业发展不断趋同,这种发展模式下,产业自身效率虽不断提高,但它服务于人的效率却在降低。对城市建设而言,是不断将城市扩大,摊大饼式发展。大城市发展的基础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其本质是一种资源消耗式发展。随着城市扩张,资源消耗越来越厉害,环境压力加大,伴随人口集聚,人的生存质量却在不断下降,就业也日益趋于紧张。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不光需要口号叫得响,还需要有现实的支撑。现实的支撑,就是利用传统文化,不断嫁接现代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如此既可提高发展效率,增强发展可持续性,又使得发展更多服务于当地人。

  在现有产业条件下,特色小镇建设很容易滑入建设误区。首先是陷入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由于发展特色小镇必然是基建先行——基建规模可能达到万亿级,附带而来的还有多重政策支持和优惠。对此,地方政府和地产商有极大的热情。其次是空间规划误区,将特色小镇建设视为自上而下布局的任务。自上而下空间布局,本质是满足大城市管理需要。自上而下空间布局,是将特色小镇与大城市的卫星城相混淆。特色小镇与大城市相映成趣,但它与大城市的卫星城有本质不同。卫星城的发展是指向大城市的,以大城市产业发展为中心,它围绕大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进行。特色小镇则指向自身发展,尽管它可能是从大城市产业分工中分化出来一些产业,但它的空间布局是围绕自身文化特色进行的。再次是目标误区,参照大城市的发展思路,建立一个高大上的发展目标,完全忽视当地人的生活实际,将特色小镇视为发展的工具,而不是将其视为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避免这些误区,需要我们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支撑作用。特色小镇的文化支撑,主要表现在对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的支撑。从社会上,特色小镇建设要满足社会各阶层生活的需要。文化是长久埋在社会各阶层心理的、被大家普遍认可的东西,特别是当它经过岁月淘洗之后,留存下来的部分已经能够与现代生活方式融为一体。特色小镇建设如果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则一方面可以更细微地满足每个人对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最大程度发挥市民建设特色小镇的积极性。

  经济上,特色小镇建设要满足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新兴产业容易滑入到大产业的窠臼之中。新兴产业当然要与大产业接轨,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周边,因为与大产业的接轨而发展出特色小镇,例如,大城市周边被带动的特色小镇。但是,要分清产业接轨与特色小镇建设,后者主要是将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融入到特色小镇文化当中。如果一味地将特色小镇纳入到大产业之中,特色将不特。只有通过文化支撑,新兴产业与特色产业与当地文化结合,形成产业的独特优势,特色才能长久保持。

  技术上,特色小镇要满足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小技术容易滑入到大技术的发展轨迹之中。例如,阿里巴巴公司对周边的带动是成功的范例。阿里巴巴做大做强之后,周边形成了一系列支撑阿里发展的以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技术的发展都是一时的,互联网技术也好,人工智能技术也好,长期来看,都要被替代。特色小镇保持特色,不是依靠最新技术,因其新而有特色;而是因为新技术与当地文化结合,技术服务于人才能形成长久发展的特色,技术也只有依附于人,才能保持它的可持续性。

  当然,构建特色小镇的文化支撑,适当重拾传统文化是有必要的——挖掘一些在发展过程中丢掉的好东西,可以使特色小镇建设更有文化底蕴。但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走入重拾文化糟粕的路子。文化总是表现为一个整体,文化的很多因素都是相互连贯、相互支撑的。重拾传统文化,一定要有鉴别能力,一方面,我们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接轨;另一方面,也要对文化糟粕、封建迷信等借助特色小镇建设死灰复燃,保持高度的警惕。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zhangting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别让特色小镇伤了群众

  近日,笔者下乡到一个正在建设的特色小镇调研,听到几名农民对此颇有微词。一位群众指着刚拆掉的房屋气愤地说:【详细】

无品质支撑的特色小镇还能“火”几年?

  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在我国如火如荼、遍地开花。但中投顾问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入库特色小镇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落地率为 31.6%。【详细】

特色小镇需要“减负”再出发

  特色小镇建设已进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