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英三国案例:挑战未来的社区生活模式

2017-07-12 09:31:46         来源:生活元素mp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思考不再只局限于室内空间的大小或室内装潢的设计,交通、区域环境、社区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被越来越多人重视。而建筑设计也不再是单一的建筑本体的设计,它关乎到整个区域的空间利用和社区文化的建立,并逐渐演变成社区的规划建设。良好的社区有着清晰的规划目标,在空间利用上都选择了多功能的分区综合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为居民打造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社区空间。

  西村·贝森大院

  位于贝森北路1号的西村·贝森大院是成都西村体量最大、业态最丰富的部分。

挑战未来的社区生活模式

  它集运动休闲、文化艺术、时尚创意于一体,配套提供创意主题酒店、综合展演空间、楼顶跑道等个性化设施,满足多元化的现实需求,成为以大院办公和特色文化商业为核心的创意生活社区。

挑战未来的社区生活模式

  秉承“当代手法、历史记忆”的建筑理念,大院设计借鉴计划经济时代单位集体居住大院的空间原型,并尝试将这种带有集体主义理想色彩的社区空间模式转化到贝森大院当下的建筑模式与设计语言中,融集体记忆、地域特色与现代生活方式于一体,为现代城市的多样化生活提供一种更具当代性的社会容器。

挑战未来的社区生活模式

  大院由东、南、西三边连续极限围合,以抱合姿态将自己的土地资源从周围的城市环境中界定出来,形成独特场域。北面为总长1.6km的跑道,缠绕整个建筑,由交叉坡道、屋顶步道、环形跑道、廊桥、长廊、屋顶天井以及外挂楼梯组成。外挂楼梯分布在东、南、西内立面的中部,作为形象强悍的连接系统,连接起内院、屋顶和地下一层天井,形成了一种既围合又开放的姿态。

挑战未来的社区生活模式

  在建筑的设计上,摒弃标准层的设置,根据功能需要,楼层层高各不相同。采用“蜂巢芯空腹密肋楼盖体系”争取更大层高,营造开敞流动的空间氛围,满足灵活多样的使用需求。

挑战未来的社区生活模式

  外墙以当地常见的手工竹胶板作为模板,赋予清水混凝土独特的质感,使建筑与本土自然元素建立抽象的联系。建筑山墙、局部实墙、景观铺地、院墙等,运用大量的再生砖形成独特的外墙感官。

挑战未来的社区生活模式

  景观设计以功能规划为出发点,以墙造园,细分空间,分别以沙土地、鹅卵石、红砂石为基底,配以不同的竹种,形成竹伞覆盖的竹林茶馆、竹林办公、竹林教室与竹林广场。竹子是成都平原农耕文化和市井生活的代表性本土植物,引入成都本土文化的“竹空间”和“茶馆”为关键概念,旨在充分呈现大院闲适安逸的成都气质。

挑战未来的社区生活模式

  赤城神社

  新潮神社时尚风─神乐坂赤城神社。朱红的鸟居、古朴的梁柱、威严的狛犬与染着岁月痕迹的雄伟殿宇,是日本神社在多数人心中的普遍形象。然而在东京繁华的市区,却有一座与众不同的神社,足以颠覆我们所熟悉的一切神社意象。这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新潮神社,便是位于新宿区神乐坂的赤城神社。

挑战未来的社区生活模式

编辑:gu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