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笔下的百年钟楼再次开放 这一次为谁鸣响?

2017-07-03 08:45:13    作者:任翀     来源:上观新闻     浏览次数:

  “饱经风霜的古老钟楼,仍将兀立在金色的阳光中……在那缓慢而庄严的钟声里,高矮不一、脸蛋儿或苍白或红润、有些身材丰满、有些体形纤小的姑娘们,焕发着青春活力和朝气,像小溪般涌入教堂。”

  这是著名作家张爱玲在她高中英文习作《心愿》中描写的母校、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的一景。

  7月2日上午,伴随着“铛——铛——铛——”的悠长钟声,女作家笔下的铜钟再次敲响,封闭许久的钟楼和礼堂再次打开了大门。这一次,老钟楼将插上想象的翅膀,变成不同人的不同回忆。

  钟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几经变迁,100多年前的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如今已经成为长宁来福士广场的组成部分。女校旧址上的古老钟楼经过加固、修葺,将每个整点鸣音报时,同时对外开放,成为上海的又一处个性空间。

  据了解,圣玛利亚女校创办于1881年。1931年秋,12岁的张爱玲进入圣玛利亚女校学习,当时校园内中西式教学楼的北侧是一座西班牙式礼拜堂,建造于1920年代,包括一栋钟楼和一个礼堂,设有座位百余个。当时,这里是女学生礼拜祷告、聚集开会及上下课的鸣钟场所。

  礼拜堂曾经是女校毕业照的背景

  旧明信片上的钟楼和礼堂

  1966 年,礼拜堂内新建夹层,夹层部分与主体结构相互独立,钟楼同时加高为三层。再后来,钟楼和礼拜堂逐渐荒芜,墙体多处开裂,局部基础倾斜,礼拜堂北面入口出也出现了部分残缺,原本西面漂亮的玫瑰彩色玻璃花窗也被封闭。整个钟楼和礼拜堂已不复女作家笔下的面貌。

  不过,随着长宁来福士项目启动,相关业主对这座上海市近代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了仔细勘察、设计,经过近一年精心修葺、加固,使得今日的钟楼和礼拜堂恢复了它最初古朴、优雅、宁静的面貌。

  钟楼旧貌与新颜

  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钟楼的外墙复原为最初的灰黑色洗米石材质,礼拜堂内铺设花纹素净的大理石地面,两侧由连续立柱和拱券构成耳廊。曾被砖墙封闭的玫瑰彩色玻璃花窗也重见天日,四周其他窗棂、玻璃也以最初的风格和颜色修复。至于作为钟楼标志的那口铜钟,也仿制百年前西式教堂钟,钟面纹路经过特别设计,声音浑厚,回声悠长。

  钟楼和礼堂现景

  复原的玫瑰窗

  修旧如旧的墙面

  复原后的窗棂

  钟

  修葺一新的礼堂内部

  据悉,整栋建筑还通过压力喷浆加固了结构,同时由64根约30米长的锚杆静压钢管桩托换旧日地基作为永久保护。

  长宁来福士广场方面表示,虽然钟楼地处购物中心之中,但并不打算在其中设置商铺,而是成为一个多变的个性空间:“可以走秀、可以举办艺术展,也可以尝试婚礼、戏剧……”相关人士表示,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赋予这座百年钟楼新生命,在其中上演缤纷摩登的新生活。

编辑:zhangting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