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将用高规格海绵城市标准 有望成为海绵城市建设标杆

2017-06-27 08:49:02         来源:房天下     浏览次数:

  “京津翼”近日遭遇6年罕见冷涡暴雨,“雨季一来,城里看海”再一次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不仅是北京,这一现象也日渐成为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的尴尬。

  终究有什么样的方法能解决城市的泄水排洪能力?老旧城市如何改造?年轻城市如何从规划源头上解决?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李俊认为,城市地面大量硬化,不透水面积增加,占用了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切断了自然水循环,是导致“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根本原因。让城市“自主呼吸”,则是这一难题的解决之道。而随着雄安规划的日渐明确,预计雄安新区在建设中将采用高规格的海绵城市设计标准,有望成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标杆。

  什么是海绵城市?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意味着被水泥硬化的“铁壳城市”逐渐可自由呼吸、自然吐纳,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水系统。以往城市排水,靠的是管渠、泵站等设施,追求“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而海绵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雨水。

  前美国西雅图市政府资深环境、深圳大学佘年教授,曾主持该市较大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他看来,摆脱城市“看海”窘况,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就是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能否成为未来城市新常态?

  就新“雄安规划”来看,雄安新区建设将把城市交通、城市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全部放在地下;高铁、车站等市内交通,均会置于地下。而地上部分将让给绿化、让给人行道。要实现如此超前的城市设想,中国“海绵城市”的研发、实施能力,必须快速从借用国外理论模型研究的阶段进入到和成熟应用阶段。长远来看,这一模式,或将成为有效解决城市“雨季内涝、旱季缺水”问题的重要解决办法。

  据悉,目前国内几大品牌地产开发商,也联同政府机构积极研究“海绵城市”系统,希望尽早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北京及环京各地项目,打造先行样板区域,顺应以雄安为代表的未来城市发展大势。这其中不乏一些好的开发商已经走在了前列,如龙湖地产,在国内社区景观领域颇有建树的领头羊,年初在雄安北40公里高碑店高铁新城拿地,据内部消息,这个项目将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海绵城市的景观功能,打造近百万平方米的低能耗环保生态大城。

  如果说,地上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脸面;那么,城市的排水系统就是这座城市的良心。每当夏季来临,暴雨不断,“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经常接受考验。未来,雄安以及周边城市、开发模式,若真的能实现海绵城市,那像“暴雨中看海”这样的城市顽疾,将不会发生在未来的城市。

编辑:zhangting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