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的科学设计

2017-06-15 09:46:29    作者:李昕     来源:学习时报     浏览次数:

  城市化承载了人类追求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与理想。近年来,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增至2015年的56.1%,增加了38.2个百分点。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城镇空间扩张与人口聚集,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等后果。比如说,我国部分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环境学家们已达成共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飞速发展所造成的细颗粒物(PM2.5)爆发性增长遇到自然客观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所呈现出的天气表象。目前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仅呈现出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交通拥堵,还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困难等诸多的“城市病”。

  无论从社会经济发展均衡性,还是自然环境约束性来看,我国城镇化发展都到了关键的转折点。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四化同步的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战略导向。如何将战略的导向具体化,给出相对科学的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司、运河都市研究院共同编写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一书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该书以国际化视野,结合国内外经验教训和最新理念进行了数字化、指标化的梳理,经过中外专家四年反复研讨,构建了以环境、经济、社会为三个维度,以生态优先、经济质量、社会服务为基本思想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均衡发展的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这也是迄今为止,现行的各类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最为完备和科学的指标体系,确实为我国城镇化的绿色化、集约化、均衡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规划指引。

  该书除了给出指标体系之外,还利用具有实际价值的统计数据、卫星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尝试对我国城镇化进行了科学分析,发现人口密度局部布局过密或过疏,与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能力不匹配的现象,是造成诸多“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同时,该书还对比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要的城市群发展特征和优势,也指出了城市群地区的问题,对单体城市和区域间的空间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生产力合理布局等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对于我国构建具有综合实力、可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城市群是大有裨益的。

  应当说,本书给出了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引下,未来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此外,它也为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考核量化的具体指标体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是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书的确给出了崭新的参照。同时,书中的指标体系是开放的,可以针对不同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品质需求,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编辑:gu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详细】

河南省以载体建设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