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带来的“N个猜想”

2017-05-02 08:19:23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

  城市学会了“呼吸”,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管廊学会了“体检”,哪里线路出了问题,立即就能自动显示……地上铺“海绵”、地下建“管廊”,未来的城市将带给你N个“想不到”。

  “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与会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结合各地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一笔一笔地给记者勾勒出了一幅未来城市转型、科学发展的动人图景。

  在大家眼中,未来的城市,首先将不再是一座“水泥城市”,而是会呼吸的“弹性城市”,自带“蓄、滞、渗、净、用、排”功能的治水“六脉神剑”。

  水,去了该去的地方就是资源,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可能就是水患。在遂宁市试点工程的现场,工作人员当场做起了实验。他直接用水龙头对路面进行冲洗,水迅速地从道路渗入地下,流向不远处的水塘和湿地。

  与会专家和官员坦言,一个又一个的“海绵体”,将组建成一座又一座“海绵城市”。类似的透水混凝土等高科技新材料,有望成为未来一些城市建设的“标配”,让这些城市学会“呼吸”。

  未来的城市,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不仅能消除为增改管线而使马路“开膛破肚”的尴尬,还将提升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举例说,2016年,“莫兰蒂”台风正面袭击厦门时,湖边水库片区、集美新城核心区管廊内的高压电缆和各类市政管线安然无恙,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让大家激动的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地下管廊还将充满神奇的智慧。人们不仅能第一时间迅速发现管网的问题,还有可能让智能机器人进行巡查,实现24小时全天候智能探查。

  在成都市成洛路管廊试点现场,盾构直径达9.33米,为国内最大盾构直径的地下综合管廊。副市长刘守成介绍说:“我们正与航天科工集团合作,推动新增管线全部实现智能化,并逐步改造既有管线,建立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探索实现管廊无人化监管。”

  在厦门市,当地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BIM技术、云存储技术等,构建了可视可控的智慧管廊管控平台,建立基础数据库,实现对综合管廊主体结构、设备及管线健康状况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监测管理。

  这样的图景并不遥远,越来越多的城市将转型升级。我国提出的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时间表”显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到2020年,我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到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

如何将城市里小块土地变为城市绿洲

如何将城市里小块土地变为城市绿洲

从蜿蜒的小路到乡村朴素的大门设计,这里介绍营造城市中宁静的绿洲的10个方法。当你的室外空间是一个城市广场,如果不是特别的小,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块花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