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公园 迎接“王者归来”

2017-04-13 10:53:06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浏览次数:

        “三号雌虎产下4只幼虎,此后一直稳定活动在四道沟。四道沟拍摄到三只幼虎对红外相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个小家伙研究了一整晚,最后决定把相机带给虎妈妈看。从此,这台相机音讯皆无。”——这是记者在吉林省林业厅翻看《长白山区东北虎·东北豹相机监测》画册时看到的一幕。画面中三只幼虎目光有神,虎头虎脑,机灵劲儿十足。

  从1998年和1999年联合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境内仅存东北虎12只~16只、东北豹7只~12只,到2014年年底东北虎恢复至27只以上、东北豹恢复至42只以上,再到2016年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和虎豹专家学者、林业主管部门对自然保护建设的长期推进正逐步将东北虎、东北豹从濒危边缘线上缓缓拉回。

  多年坚守

  虎豹逐渐“回归”

  东北虎、东北豹作为“珍稀”物种的存在,人们并不陌生。但对于多年来虎豹的“回归”过程,外界并没有那么熟悉。

  “一到冬天,林子里的雪能达到将近1米的厚度,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会上山去架相机、取相机,并通过补食帮助老弱病残的有蹄类动物度过冬天,增加它们开春之后的繁殖能力,以保证东北虎豹的食物链条不断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林业局保护处处长王福有告诉本报记者。

  这是一线虎豹保护工作者——巡护员的工作日常。他们是离虎豹最近的人,也是最了解虎豹生活轨迹的人。

  巡护员是众多关注虎豹生存群体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东北虎豹种群的繁衍和增长,牵动着无数研究、保护工作人员的心。吉林省作为东北虎豹的主要分布地和种源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护了东北虎豹的珍贵种源。

  第一次老虎调查(1998年);第一个远红外相机监测实践者;第一个老虎栖息地管理规划……“吉林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做保护东北虎豹工作),一直坚守,实属不易。”吉林省林科院研究员、虎豹专家吴志刚说。

  吉林省林业厅保护处处长于长春介绍说,人为干扰和食物链缺失是东北虎豹野外生存最主要的威胁之一。从1996年起,吉林实施全面禁猎,建立了44个自然保护区,原麝、梅花鹿、东北兔、雉鸡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明显恢复和增长,虎豹生存所需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捕猎工具对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而言是重大威胁。”于长春介绍说,为此,吉林省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开展“清山清套”行动,收缴非法猎具,为虎豹野外活动提供了安全环境。吉林省还实施损害补偿制度,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矛盾。

  此外,吉林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俄罗斯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开展联动保护、同步监测和信息交流,提升虎豹监测科研水平。

  正如吴志刚所言,“保护东北虎豹,根本在于保护整个生态系统。”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长期实施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濒危的东北虎、东北豹种群逐渐增长,并回归中国境内。这也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东北虎豹保护工作早已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4月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启动部署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在东北虎豹主要栖息地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让多年呼吁东北虎豹保护的吴志刚倍感欣慰。“东北虎豹保护终于被国家重视,纳入到国家战略中。这不仅是吉林省,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顶层设计

  托起种群希望

  “虎豹种群增长是非常好的现象,但虎豹回归也带来了新的难题。”在欣喜之余,吴志刚透露出几分担忧。

  原来,中俄边界区域的两国虎豹生存环境加起来不足0.4万平方公里,却生活着35只野生东北虎、70只东北豹,已超出资源承载力3倍。

  从挂在吉林省林业厅保护处处长办公室墙上的《吉林省虎豹保护工程规划图》中,记者清楚地看到,目前追踪发现的大多数东北虎豹活动在距中俄边境线5公里范围内的狭窄区域。这些虎豹扩散路径的箭头标识则大多由边境指向中国境内。吴志刚介绍说,如不尽快为其提供足够的扩散、繁衍空间,必将出现资源耗尽和种群崩溃。

  而挂在旁边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示意图》显示,规划中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一块跨越黑龙江省(42.32万公顷)、吉林省(103.8万公顷)两省的连片区域,覆盖了包括吉林省珲春、黑龙江老爷岭等多个自然保护区,还涉及多个国有林场。

  “这是现有东北虎豹定居区域,是立足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满足东北虎豹种群发展需求划定的国家公园范围。”于长春介绍说。

  “可以说,东北虎豹种群的希望,就在国家公园所在位置。”吴志刚指着这块区域说道。

  的确,建立国家公园是种群继续繁衍的必要之举。吉林省林科院助理研究员孔维尧告诉记者,野生虎豹种群的成熟雌性个体,只有达到50只以上才能确保种群的安全繁衍和稳定。目前我国东北虎豹正处于由小种群向安全种群增长的阶段,需要更充足的空间。

  目前东北虎豹种群几乎全部挤压在中国珲春自然保护区及与之接壤的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区域,而这里是一个被湿地、铁路隔离的“孤岛”。

  “最理想的情况是,中俄两国虎豹种群可以交流并繁衍。目前,两者基本是隔离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为这种交流提供了可能。”孔维尧说。

  吴志刚认为,国家公园的顶层设计十分重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国家层面对规划、资金、设施、廊道建设等实现顶层设计,如果没有国家公园,这个进程会很慢很慢,甚至难以实现。”

  “东北虎豹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美丽、壮观,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是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标志。”于长春表示,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创新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保护体制机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意义重大。

  虎豹“遇上”人

  探索和谐共生

  “在东北虎豹分布区还有大量的农田、村屯、城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存在,这使虎豹栖息地处于相对分割状态,影响了东北虎豹种群的扩散。”于长春告诉记者,随着东北虎豹数量的增加,虎豹和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目前国务院已下达吉林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决定,吉林省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保护面积,新增面积35万公顷。”于长春介绍说,与此同时,吉林省尽快清除东北虎豹迁徙扩散障碍,为东北虎豹及有蹄类动物留出通道,解决其栖息地破碎化问题,保证其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扩散廊道。

  记者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示意图》中注意到,珲春市将近70%的面积划入国家公园试点区域。事实上,珲春市是实施吉林长吉图开发开放国家战略的桥头堡,也是吉林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东部起点,事关吉林对外开放大局。“现在珲春就面临着预留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空间与保留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整性、连通性的两难选择。”于长春说。

  面临如此困境的不仅仅是珲春这一个地方。据了解,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内涉及吉林、黑龙江两省7万多人。而且,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拟建区域同时也是吉林省东部林区的重点区域,如若停止该区域内的一切经营性活动,林区的日常管理和社会稳定将受到很大影响。

  据介绍,2017年吉林省将尝试开展生态移民试点,选取核心区域内20户~30户住户进行迁出,在试点过程中探索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同时,在支持区域内居民生活、生计方面,吉林将采取相关扶持措施,例如,支持当地居民进行特许经营,包括经营家庭旅馆、发展养蜂产业等。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内国有森工和地方林业重叠,国有林、集体林交叉,跨地区、跨部门多头管理,各成体系,整合难度较大。“目前,当务之急,是把机构建起来。”于长春认为,机构的设立是眼下亟须首先敲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接下来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而国家公园的建立,可将原来分散、各自为政的保护力量整合起来,不失为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之良机。

编辑:lud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我国将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记者从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编制《全国国家公园总体发展规划》,发布国家公园设立标准,组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综合评估,认真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详细】

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体系顶层设计的建议

  据悉,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中央文件要求,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顶层设计方案已经提出,将设【详细】

2020年我国将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

  记者从13日上午从国新办举行的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挂牌近一年来,国家林草局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我国将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详细】

《国家公园设立标准》通过专家论证

  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园办在北京召开《国家公园设立标准》专家论证会。来自中科院动物所、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IUCN中国代表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