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先行先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2017-01-05 10:32:4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2016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要求福建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在生态文明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发挥好“试验田”作用。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福建省林业厅提出,要按照“三保两推进两提升”,即保发展、保覆盖率、保民生林业,推进依法治林、推进深化林改,提升林业生态文明水平和提升森林综合保护能力的思路,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助力。

  创新机制呵护绿水青山

  《方案》指出,福建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多年来持之以恒实施生态省战略,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究竟进行了哪些探索?

  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提出了建设“生态省”战略构想。次年,他推动福建展开建省以来规模最大的生态保护调查,开始大规模治理长汀的水土流失。按照“生态省”建设战略,福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表示,“绿色生态是我们的最大特色,是最宝贵的资源,一定要倍加爱护”。

  2014年,福建在全国首创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对34个县取消GDP考核,取而代之的是考核生态、考核农民增收。

  之后,福建在全国率先对各县(市、区)实施林业“双增”目标年度考核;完善地方生态保护“党政同责”、部门“一岗双责”制度;支持发展绿色金融,推行碳排放权交易等制度;健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等工作。

  2016年4月30日,福建省政府印发实施《福建省“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将建设“现代林业先行区”纳入了政府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各地站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和试验区的高度,以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来巩固和提高福建生态建设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武平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9.7%,曾有国内外15家林木加工企业看中这一优势,希望能在武平发展。经接洽,县里发现部分企业属于资源消耗型,遂婉言拒绝。

  婉拒的背后,正是福建对“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生态省”战略的践行。

  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

  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体现在森林生态方面,就是林分质量较高。永安市西洋镇岭头村的重点区位商品林近自然经营示范片就是一个缩影。林地中杉木树龄31年,2015年实施了抚育间伐和林下补植珍贵阔叶树。目前,树种结构为“9杉1阔”,杉木平均树高18.3米、胸径25.9厘米,亩蓄积量20.2立方米。

  近自然经营,是福建省林业厅提出“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的4项举措之一。就是遵循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规程,结合现有林分状况、立地条件,因地、因树进行分类经营和人工促进,引导林木良性竞争,促进林分顺势演替,实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

  另外,还有“三个必造”“林分修复”和“三带一区”建设3项措施。

  实施“三个必造”,即上年林木采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上年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和盗砍滥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上年项目建设占用征收林地的必须通过等面积以上荒山或非规划林地造林予以补充,以确保森林面积和质量有增无减。

  实施“林分修复”,即通过补植、套种阔叶树、乡土珍贵树等方式,加快树种结构调整,将现有低产低效林分改造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混交林、复层林、异龄林,以提高重点生态区位的林分质量和森林水土涵养等功能。

  推进“三带一区”建设,即在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快造林绿化、森林资源培育,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基础上,抓好沿海防护林带、生物防火林带、森林生态景观带和重点生态区位建设,将其建成防灾区、风景区和示范区。

  福建省林业厅负责人表示,《方案》要求福建培育加快绿色发展新动能、开辟实现绿色惠民新路径,这都与森林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提升森林质量,也可以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更多需求。

  城乡共美提升全民福祉

  《方案》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福建要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丽家园,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更多绿色福祉,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植树播绿,改善生态环境,福建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目前,福建森林覆盖率为65.95%,连续多年保持全国之首。年森林生态服务价值8014亿元,占全国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的8%。

  福建有3752公里海岸线,岛屿岸线长1779公里,曲折度全国第一。作为“生命林”“保安林”的沿海防护林,是保障福建沿海地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凝聚了几代人的艰苦付出。为了让海岸线上寸草不长的沙荒地变成“聚宝盆”,2016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将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列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省林业厅多次派出造林指导组深入沿海各地进行技术指导。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共完成沿海基干林带建设50.26万亩,占建设总任务的100%。目前,全省沿海基干林带长度达2873公里,已实现基本合龙,防护林体系的防灾减灾功能明显增强。

  创建森林城市的热度也在升温。目前,福建已成功创建31个省级森林城市(县城)。2016年,三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省已有厦门、漳州、龙岩、三明等4个设区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福州、泉州、莆田正在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其中,福州要求所辖县(市)全部达到“省级森林城市(县城)”标准;泉州2016年完成以“三带一区”为重点的植树造林5.94万亩,占任务数的111.3%;莆田以“森林城市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完成园区、海岛、城市等八类造林绿化4.5万亩。

  美丽乡村建设也毫不逊色。2016年,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2016年全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计划年度投资160亿元用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创建106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并打造62条长度不小于10公里的美丽乡村景观带。

  记者在晋江市东石镇古檗村采访时看到,工人们正在新建的村前广场进行施工收尾工作,嫩绿的草坪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广场后面的“古檗山庄”静谧庄严。村委会主任黄金钗介绍,山庄是族人黄秀烺的墓园,已建成百年之久,珍藏着康有为、梁启超、黄炎培等180多位名人为山庄题咏的石刻。2016年,村里挖掘山庄特有的人文元素,将其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对全村进行了个性化塑造。

  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将生态与文化融合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进程中,福建最可贵的坚持,就是保持初心,超越自我。

编辑:Anna安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

植物学大会落幕 用美丽植物照亮绿色未来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广东深圳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举办7天以来,无论是主旨报告、公众报告、卫星会议等学术活动,还是公益展览、植物艺术画展、实地参观考察等公众活动,不仅令各国科学家振奋不已,而且也让公众一起参与其中,共同“关心植物,关心未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