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高层专家论证会在京举行

2016-11-24 11:16:4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历经两年多时间的撰写,至今年10月,《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全书撰写工作基本完成。11月10日,《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高层专家论证会在北京举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名誉会长孙家正主持论证会。

  孙家正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指示精神,全方位研究海洋生态文化思想精髓,挖掘海洋生态文化珍贵遗产,研究当代海洋生态文化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同相关团队开展了《中国海洋生态文化》撰写工作。《中国海洋生态文化》既是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自2011年开展的“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系列丛书的重要内容,更是独立成篇的专著。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确保专著的主导思想、框架结构、主体内容的质量,今天组织召开高层专家论证会,希望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为《中国海洋生态文化》专著最终出版,为培育海洋生态文化、建设海洋生态文明贡献聪明才智。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江泽慧作《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总报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高波,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国家林业局总经济师张鸿文,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彭齐鸣,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国家海洋局原局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会长王曙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国家海洋局原副局长王飞,中科院院士陈宜瑜,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等出席论证会并发言。

  江泽慧说,中国是一个陆海双构的大国。陆地与海洋的交互作用、人类与海洋的依存关系,奠定了中华海洋文明的物质基础和人文精神。海洋生态文化着力于建构人类社会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系,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21世纪的中国,守护好中国海蓝色国土并走向深海参与国际合作,需要将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海洋强国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足国情、放眼国际、总揽全局、陆海统筹,从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上来谋划海洋经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海域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部分海域,相连太平洋,呈弧形环绕着大陆;拥有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四大海洋生态系统和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潟湖、岛礁、上升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境类型,至今已记录到的海洋生物有2.8万多种,物种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11%,是世界海洋生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全书4编21章96节,分为绪论、中国海洋和海洋生态文化概述、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的传统智慧、当代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现状、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战略五部分。(记者焦玉海)

编辑:Anna安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在深圳发布

11月29日,《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汇报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这是继2013年12月出版发行《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总论》之后,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推进系列丛书编撰工作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详细】

天津市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

天津市近日公布海洋生态红线区,包括219.79平方公里海域和18.63公里岸线。这将为天津市守住海洋生态健康底线提供制度保障。【详细】

成纯发:海南可以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成纯发介绍说,海南先后设立了21个海洋保护区,对珊瑚礁、红树林、渔业资源及濒危物种实施有效保护,开展了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增殖放流、伏季休渔、陆源污染物监控治理等海洋环境保护工程,使海南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