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的海绵城市是怎样建成的

2016-11-02 09:35:59         来源:长江网     浏览次数:

  打开任何一张全球宜居城市榜单,哥本哈根都赫然在列。丹麦首都今年又在纽约《大都会杂志》2016世界宜居城市评选中拔得头筹。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以哥本哈根为榜样,重新进行规划与治理。有意思的是,哥本哈根涅槃之路的起点恰恰来自一场暴雨。2011年7月2日的哥本哈根几乎瘫痪:公交中断、通讯中断、下水道都是死老鼠、空中泛着霉气、垃圾无法处理、救护车难以抵达。

  尽管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但在此之前,城市需要更新治理理念。哥本哈根的暴雨管理计划横跨20年到30年,事实只花了5年就初见成效。对于一座城市的光辉历程而言,5年的华丽转身堪称捷径。

  当前我们城市治水投入巨大,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症结在于传统城建快速排除、末端集中的控制理念。未来,即使内涝无法及时排出,海绵城市的“海绵体”也能化整为零,避免大面积渍水。“海绵体”包括河、湖等水系,绿地、可渗透路面等配套设施。

  痛定思痛的哥本哈根并未盲目扩张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而是将雨水分散在绿地等滞留区域中。通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模式处理城市的边角地带,譬如干道附属绿地、广场、公园、体育场馆、住宅绿地。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进行重塑,在低洼区域开挖更多雨水贮存空间,非汛期可以供市民休闲,汛期则作为雨水滞留池。

  海绵城市规划对接现有项目方案,统筹协调城市综合治理,哥本哈根无疑提供了借鉴。比如将街边绿化作为暴雨时的蓄水缓冲,尽管这是妙招,但不是每条街道都存在现成的绿化带,也不是每条街道都有足够的空间布置绿化带。那么如何解决暴雨时地面径流过大的问题?

  丹麦人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将非机动车道建设和海绵城市暴雨管理相结合。通过最常见的明挖法,在现有自行车道下挖一条沟渠,以预制混凝土做出一长条储水空间,最后盖上预制混凝土板。作为一个高效、大容量的系统工程,这样的设施可以加快街道排水,减小暴雨对低洼敏感区域的影响。

  哥本哈根经验表明:城市空间正被新的气候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为了解决气候问题,城市空间反过来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目标,而是作为城市治理理念和发展方向,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

  海绵城市并不遥远,我们应该将城市看作与自然同样的有机体,让城市雨水尽可能地接近于自然生态环境中水循环的方式。海绵城市的建设任务不只是城市规划者的责任和城市建设者的义务,更是需全体市民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业。这需要我们建立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统一管理城市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使城市始终处于良性发展态势中,从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编辑:guo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