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城市发展的文化血脉

2016-10-19 10:12:55    作者:霍文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浏览次数:

  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保护城市传统特色文化、建设美丽城市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打好“文化牌”、“生态牌”,让人们诗意地栖居,成为我国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的较突出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是衡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

  10月15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6年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央有关部委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传统城镇化模式必须改变”

  作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

  “传统城镇化模式必须改变。”王伟光在致辞中指出,文化与生态属于不可移动的软硬资源要素,是任何国家民族发展延续的根基,我们必须在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城镇化过程中我们无法完全保留农业社会所有的文化元素和生态场景,因此有必要研究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理想文化和生态体系,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

  王伟光强调,传承历史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关系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使命,不仅要从思想认识高度引起重视,而且必须探索和构建相关的体制机制,让全社会成员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

  白春礼指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学、客观认识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破解城镇化发展中的难题,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和路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周济指出,城市是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多个领域。应对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促进城镇化和城市健康发展,需要多学科专家携手贡献妙计良策,助力一个历史文化璀璨、自然环境优美的古老国家,迈向更加美丽、富强、文明的现代国家。

  传承文化找回城市灵魂

  回顾历史,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发展历程中,世代的营造形成了城市、乡村和谐共生的区域空间整体,构成了今天城乡发展的基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宝藏。然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文化个性失落、历史遗迹消失、千城一面等诸多问题,使城市发展遭遇文化传承上的断裂和危机。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结合数年来带领团队编撰《中国人居史》的研究和实践经历,展示了湖南永州地区、四川都江堰地区、贵州安顺地区等典型的城乡人居环境。他表示:“农耕生活结合当地的自然山水,形成具有朴素生态文明智慧和民族地域特色的村落与民居,其历史经验是值得今人挖掘的宝藏。面对当代中国人居环境的现实问题和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不断汲取各方智慧,不断吸纳包容,不断走向新的创造。”

  吴良镛院士的观点,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强烈共鸣。随着移民时代的到来,原有以地域为特征的城市文化能不能继续传承下去?越来越多的小城市或者乡镇成为城市,乡村文化如何保存下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周大鸣表示,这些是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非常突出也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认为,中华文明培育和创造了多样性的生存智慧体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文化观念基础上的社会秩序体系凝练成“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存在,历经长期的社会实践,构成多样性的文化景观,这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创造性源泉。

  “如果说一座城市的骨骼是看得见的建筑,那么它的灵魂就是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培杰认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把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注入城市的血脉,播撒到每个城市的角落,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和内涵,进一步彰显城市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同时,也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善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包括城市发展的良好经验。

  谈到具体的文化传承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明认为,城镇化的文化传承需要解决技术手段问题,加强合理化建构,比如解决城市文化资源评估的技术难题,避免城市规划随意开发文化资源、拍脑袋投资旅游项目的问题,从而遏制建设性破坏状况。

  原建设部部长、国际欧亚科学院(北京)秘书长汪光焘也表示,要抓住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历史性契机,破除制度障碍和制约,加快推进机制创新,推动城乡规划工作改革,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城镇化。

  科学规划城市绿色发展

  研究表明,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均直接或间接与城市化有关。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难以避免生态功能退化、人居环境恶化的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某种程度上演变为区域性问题。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王松霈认为,树立生态与经济协调的战略指导思想至关重要。当前,生态时代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扭转工业时代生态与经济的不协调,我国与世界都应该建立生态与经济协调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此来指导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指导城市的发展。

  “绿色发展既是一个发展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追求过程,既是一种价值行为,更是一种行为方式。”具体理论构建方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提出,要从理念体系、目标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示范体系五个维度来构建绿色城市建设理论,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认为,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将城市生态修复等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也给城市生态研究带来机遇。应该加强绿色城市发展、城市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与耦合机制、城市物质代谢与循环过程及调控、城市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制、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机制与途径等课题研究,探索城市生态保护的解决之道。

  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承办。

编辑:yanka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三个时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时代,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时代中看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的变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