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城市走向文明的标志

2016-07-25 10:49:42    作者:王远     来源:美术报     浏览次数:

公共艺术:城市走向文明的标志

  在近3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城市改造天翻地覆,可谓世界奇迹!其中对我们而言或许是记忆中的事物或景观的不断变更,使得我们无法很快适应如此不稳定的生活。当然,这种状态经历了较长时间,也逐渐由原先的不适应过渡到习以为常,与其漠然处之不如提笔刍议。

  我们周边发生的变化与个人有关吗?当然,关系是肯定的。当我们每天经过无法回避的城市公共景观,一些街道、广场、公园、车站、美术馆、商场等公共场所正悄然被改变着。某一天我们会发现许多地方都变了,我们会在记忆中搜寻那些失去的熟悉场景或物体的形状、色彩与肌理,我们不清楚它们是怎么发生变化的。那些曾经的弄堂、涂鸦、花园、工厂、建筑等等,有的还不错,但蓦然消失了,有的很糟糕,却依然存在。我们还看到了新的景观在不断涌现,业内谓之——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民众还来不及明确相关定义与价值意义,更谈不上认知程度。公共艺术是在未明意义的情况下骤然发展起来的,建设好了也不会获得更多人赞扬,建设坏了或将引来非议。其中问题不仅仅是资金来自私人还是公共投入,而是对一些概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达成后果的异议。这也是城市发展中艺术在公共领域中回避不了的矛盾。

  何为公共艺术

  “公共”包含物质与意识问题,具有排他性的,对应“私人”而获得意义价值。公共也是一个政治、哲学或社会学概念,其中关系到意见分配、决策共识等社会问题。艺术与情感发生联系,具有共性与个性差别。公共与艺术两者的融通产生权利与情感程度。但是,艺术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并置于公共领域成为公共艺术,产生了历史价值观的“公共”问题。

  “公共”含义我们不能忽略历史价值观(过去性、现在性、未来性)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才足以给出公共的价值结果。“过去性”,我们如何考虑延续至今的城市公共历史遗存物。比如,一栋年久失修的建筑,一尊百年的方塔或是已风化千年的石雕洞窟等等。这类问题,在以往发展的教训中已经引起警觉;“现在性”,呈现出过去与现时发展的矛盾。现在性是解决公共与单位或私人融合的共识性问题。虽然,这是一个难以达成圆满的“群”,然而,是否在向这一方向去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未来性”,基于过去、现在的考虑,对未来广泛的公共价值意义瞻望。诚然,一个公共的城市规划或区域景观或建筑或雕塑落地,都离不开具体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或单位领导的意识决定,这一决定的结果,将带来能否关照过去与现在的群体意识,以及应对未来的公共价值观。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公共艺术在乡村文化链条中的位置

  艺术本身具有审美功能,提炼和演绎乡村生活元素,赋予它审美功能,产生新的价值。比如竹篮的加工工艺,可以提炼出来讲故事,用乡村的语言和现代设计进行重新建构,建构的过程是对生活品质的提高。阶层的不同,导致了需求的多【详细】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