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君:城镇化过程中的乡风礼俗

2016-07-25 09:33:20         来源:规划头条     浏览次数:

 

城镇化过程中的乡风礼俗——文孟君

图片:文孟君 (来源:内蒙古精英沙龙)

  文孟君,出生于呼和浩特,居于北京。他是方塘城市与旅游规划设计院的高级规划师。曾经在高校任教,现在从事乡土中国研究和休闲旅游文化咨询的工作。长期研究、关注于中国的城镇规划及特色乡村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的乡风礼俗——文孟君

  城市(镇)化的浪潮,携带着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力量,由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随后蔓延至发展中国家,席卷世界各地,推进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将现代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移植于广大乡村。乡村社会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转型。

  在这场社会转型过程中,许多乡村固有的传统文化礼俗,被工业文化的机械利器毫不吝惜的推平了,遗弃在那里,一片荒芜,代之以光鲜艳丽的现代城市文明。

  然而,转型的结果似乎并不完全随人所愿。在享受现代都市文明之时,光怪陆离的“城市病”业已不断涌现且顽疾难愈。近些年,“鬼城”“空心化”更是将这一“病态”发展到另一极致。可见,乡村社会转型不是仅靠“工业化”、“都市化”而一“化”即灵的,也许还要寻求现代化体系之外的帮助。

  乡风礼俗是现代化的必要组成

  以《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一书成名于世的美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在其《信任》中说:“若干社会的经济参与者在互动时很信任对方,他们的交易成本因而大幅降低,效率也因而胜于那些低信任度的社会——低信任度社会必须靠巨细靡遗的契约和强制机制才能进行交易,成本大增;这样的信任并非理性算计的结果,而是出自于宗教或道德习惯等与现代化毫无关系的文化渊源。换句话说,最成功的现代化形态不是完全现代化的。”

  在此,福山明确指出,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完全的现代化,也就是说,成功的现代化形态,还包含着“与现代化毫无关系的文化渊源”,即“传统”在内,是一种“现代与传统可以长期共存共荣”的共同体。

编辑:shangxiyu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详细】

河南省以载体建设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