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30个原汁原味的民居院落设计

2016-07-21 11:34:14    作者:郑希成     来源:景观邦     浏览次数:

  -----------作者介绍----------

  郑希成出生于1938年1月,家住在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新桥九道湾的胡同里,原是北京象牙雕刻厂一名工艺美术师,退休后得过两次心梗后就一直在家休养。2002年起,开始致力于北京胡同的保护、记录,并用画笔记录下那些曾经充满生命力,却即将消失的民居院落。

  郑希成先生画北京民居宅院是从2001年开始的。当时他被北京旧城内整片拆毁民居四合院的行动震惊了,折毁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空前的。北京虽然在1983年被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但对北京旧城如何保护,却争论了半个世纪,陆陆续续的拆毁一直未停。也就在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之后,事情起了变化,北京旧城改造工程引进了房地产开发商,政府划拨土地,开发商出资拆迁重建,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拆迁疯狂地进行着。

  作者在退休后十几年中,以年近七旬之高龄,不顾自己残病的身体,走进京城各个胡同、寻找各式各样民居宅院,有的已被拆的七零八落四合院里,还时常冒着地产开发商驱赶和冷眼态度,在很多住户协助下,把很多的已被拆除的、将要拆除的、已被保留下来的北京民居宅院,画出了百余幅高视点白描民居宅院图。

  郑先生是画家、是雕刻艺术家,他不是以建筑师的眼光来作画的,所以,这些画不是建筑实测图;同时,他也不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记录院落保存的实况的,所以,画中没有画出四合院中私搭乱建不堪人目的景象。他通过实地调查,根据历史照片或图像,尽量恢复院落和建筑物的原来风貌,有的就是在他记忆中很熟悉的北京四合院的固有风貌,把最美的东西奉献给了读者。郑先生曾亲眼目睹过野蛮拆迁的惨况,他不会忘记这些历史场面,但他却理智地采取怨而不愠的方式,在画稿中主要表现北京历史风貌之美。

  郑先生特别注意了院落主人或居住者身份履历,人文的因素决定了院落的布局和建筑物的风格。既注意到两进、三进占地在两条胡同之间的大型院落,或占地两三条胡同的王府,也没有把两合、一合不成格局的小院子漏掉。不同阶层的人构成了北京居民的成分和居所建筑的不同。北京旧城内、外城居民成分不同,内城多住满人,达官贵族府邸、王府多,大型四合院多;外城前门大街以西同乡会馆多,进京的汉人官员和士大夫多;前门大街以东工商会馆多,小手工作坊多,居住条件狭小,出现了“奴欺主”式的窄条形四合院,但建筑物的细部往往有精致装饰,说明他们社会地位虽然不高,却不乏资财。

编辑:lianq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