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探索山地“海绵城市”建设 无经验可循尚需因地制宜

2016-03-23 17:03:44    作者:陶冶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

  2014年以来,作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的重庆悦来新城,按照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指南,结合山地城市实际情况,目前正从规划、建设、技术标准、投融资政策等多方面全力探索山地城市的“海绵体”建设。

  基层认为,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但由于其尚属新生事物,无论从建设标准还是管理体制都还在摸索中。国家应考虑各地实际情况,避免政策制定和标准一刀切,让各地试点和探索能真正取得成效。

  ――屋顶花园、调蓄池、植草沟无处不在的“海绵体”

  位于嘉陵江畔的重庆悦来新城是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也是唯一以山地为主要地貌特征的试点区域。近日,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悦来生态城,感受山地城市“海绵体”究竟是如何打造的。

  在新城会展公园山顶的一幢公共建筑屋顶,记者发现,和一般进行防水和硬化处理的屋顶不同,这里的屋顶分布着十来个大小不一的花园。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寄然告诉记者,这些花园能够吸纳部分降雨,而其他的雨水则通过屋顶和楼面的各种收集管网统一汇集到大楼旁的雨水收集池。雨水经沉沙过滤后,可以用来进行植物浇灌。

  在大楼不远处,一个5000平方米的水塘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中格外显眼。“这以前是口山坪塘,在建设过程中特意保留的,将来可以改造为调蓄池,用作雨水的储存、净化和再利用,同时与绿带内的景观和湿地打造成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熊寄然说,重庆属于丘陵地貌,高差大,雨水储存和输送具有天然优势:收集的雨水通过植草沟和雨水花园进入调蓄池,调蓄池对进入其中的雨水进行净化后,再输送至海拔低处,用于路面冲洗、苗木浇灌和回补地下水。

  道路排水方面,记者在正在施工的高义路看到,植草沟这一“新工艺”正在取代过去“雨水箅子+排水管道”的老技术。施工单位贵州建工一建项目负责人杨绪言告诉记者,1.5米深的植草沟里从下到上共分7层,包括:防渗膜、卵石层、下层土工布、沙垫层、上层土工布、种植土和草皮,今后道路雨水将不会迅速排走,而是被“吸收”在里面。

  熊寄然表示,山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更多的是保留地块中的崖、溪、谷、岸等原有自然地貌,依山就势,顺势而为。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来设置各种可吸水的“海绵体”。

编辑:xiongsiy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