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宜居”理念为引领 探索西安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2016-01-27 08:36:00    作者:邵振宇     来源:西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已进入新发展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解决突出问题,提升环境与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是我国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发展目标的省会城市,西安只有根据自身特点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才能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与协同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城市人居环境优化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鲜明城市特色城市文脉与城市国际化信息化等诸多城市建设中的辩证体系中明确西安市的侧重点、平衡点与立足点。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正确理解“国际化”与“大”

  对合理的城市规模、经济容量、城区与乡村的容积进行研究,以确保人口发展与用地匹配,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以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为先决条件,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对于西安来说,历史文化是必须保护利用的资源,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是西安的城市定位。要做出自身特色,就需要对“国际化大都市”这一概念中的“国际化”与“大”有正确的理解与定义。同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纽约与巴黎各具鲜明特色,模仿唐长安建设的日本京都明确提出了国际化、现代化口号:“历史、文化、魅力孕育出高科技”,将人口规模控制在200-250万。洛杉矶采用了“城市群”的模式。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国际化”与“大”,将绝不是“摊大饼”式的平行扩张出一个面积与人口巨大的城市。而是城市整体具有“人性、环保、信息化”等国际理念,在自身优势领域引领国际发展,在全球有巨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际化”与“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明确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西安市在这一方面已有“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咸一体化”等多项战略。

  未来我国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这将有效促进西安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快速发展成为有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统筹优势资源 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对于西安来说认清西安市在国内的发展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发展优势、在国际上的发展优势,将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举例来说,历史文化、高校教育、高科技与装备制造是有普遍共识的西安优势资源。但是在具体利用资源创新驱动的时候,就要注意在国际国内旅游与文化产业方面主打历史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点突出教育与装备制造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效发挥高科技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依靠三轮驱动,推进‘多规合一’”。同样,还是日本京都市,依靠历史古都、全日本大学数量第二的优势,在城市的最高单位地价、最优学区资源、市民收入、人均医疗资源、人居环境等多方面超过经济总量日本第二的大阪市。其鼓励文化与科技的制度更是催生了本地企业职员获得诺贝尔奖。

  重视城市设计 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这一概念。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的关系在近代城市发展中一直是决定城市面貌的重要因素,甚至城市的总体交通体系也需要与之协调配套。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纽约曼哈顿下班之后空寂的写字楼,提出了避免“城市空洞冷漠”这一概念,今天美国的城市规划已包含了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物质建设规划以及城市政策设计和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今,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已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已被许多发达国家作为城市评价体系的一项主要指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编辑:wangy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如何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西安给出这样的方案

  在全市范围内,力争用3年时间,充分发掘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缓解停车难等突出矛盾,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初步形成平战结合、相互连接的城市地下空间体系。【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