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应该"城镇化"还是"城市化"?

2015-09-17 08:57:1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

  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能否实现规模经济

  无论是城市化还是城镇化,都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评价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对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规模经济和缩小贫富差距更有效,只要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史和过去10年中我国城镇化过程作量化分析就不难得出初步结论。

  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格局,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没有刻意采取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而是遵循人口自由流动的市场原则。其结果是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或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却缩小了。如巴黎的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2%,却产生占法国28%的GDP;德国汉堡的人均和每平方公里GDP分别超出东北部落后地区的2倍和100倍,但两个地区的福利却没有差异。即便像美国那样土地肥沃而广阔的国家,一半以上人口也只集中在五个州,80%的美国人口居住密度区的面积从1900年的占国土面积25%,降至如今的17%。更不用说与中国非常类似的两个东亚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东京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41%,GDP占日本的18%,也是全球GDP总额位居第一的城市;首尔人口占全国的25%,而GDP占24%(见图)。因此,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集聚度、人口集聚度都比较低,区域经济发展的还是比较分散,如上海作为全国最大城市,GDP只占全国的4.4%。

  我们应该看到,邓小平当初提出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确实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埃及、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等发展中大国的“地区均衡增长战略”是背道而驰的。但事实证明,邓小平的提出的这一战略取得了极大成功,中国在过去30多年中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图:主要国家经济聚集度比较

  (资料来源:CIEC、世界银行)

  即便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采取了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但通过与其他国家经济比较发现,中国无论是人口的集聚度还是经济的集聚度都要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既与我们经济发达程度较低有关,还与我们自2000年以来由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逐步演变为平衡发展战略有关。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2001年提出的城镇化发展目标,以及随后又提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都表明中国从2000年开始加大了对内陆和落后地区投入力度的战略,而且,提倡农村城镇化作为提高城市化率的手段。但从过去十年的各地区平衡发展战略来看,迄今效果并不理想,如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实际上是让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1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创造的GDP从3.83下降至1.32,而东部地区目前仍达到2.44。欠发达地区投入多产出少,导致其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且当地居民的收入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也不断拉大,从城乡居民储蓄总额来看,2002年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的差距是3.13万亿,到2007年则扩大到6.26万亿,短短五年中整整扩大了一倍。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