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雨洪管理和规划模式的转变

2015-05-28 10:29:02    作者:俞云     来源:城PLUS     浏览次数:

  雨洪问题根源剖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的建设标准在不断提高,但饱受诟病的“水”问题,包括内涝灾害问题和水质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据住建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内涝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据环保部《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8.3%,省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7.7%。国控重点湖泊(水库)受污染比例达到39.3%。

  城市内涝问题,表象上看是由于城市整体设防标准偏低,根源是规划建设的理念问题。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不注重对自然水文系统的保护,城市被大规模的硬质化地表覆盖,极易形成“雨岛”效应。在2013年以前,我们的排水系统仍按“快排”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要求雨水分散快速排放。一方面“雨岛”效应导致降雨强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城市90%以上的雨水需要人工的快排系统排出,两者叠加导致我们城市的排水系统极易超负荷运行,涝水在硬质化的城市中肆虐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城市水质污染问题,是由城市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同作用的。传统上我们更注重对城市点源污染的控制,至2013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接近90%,但水质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例如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而面源污染逐步成为水体污染的主因,已实现污水二级处理的城市,水体有机物污染负荷40%~80%来自降雨径流。降雨径流水质差(见表1)、历时短、流量大且十分分散,处理难度极大。

  表:北京地区雨水水质指标与相关水质指标对比表(mg/L)

编辑:jiaolit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襄阳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让雨水自然渗透、就地消纳,城市不再出现内涝。记者昨从襄阳市规划局获悉,《襄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获市政府批复。【详细】

老城新生: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详细】

观察:国家级海绵城市“延迟交卷”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开评了首批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申报要求, 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周期为两年。但3年过去了,本该去年就验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为什么?【详细】

上海浦东:大力推广海绵城市道路核心技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浦东新区第九届学术年会【详细】